#5月·每日幸运签#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24日电报道,俄罗斯宣布苏-57战斗机配备“电子副驾驶”AI系统。这款被称作“电子副驾驶”的人工智能助手,能在飞行中帮飞行员处理导航、控制飞行系统,甚至根据战场数据提供战术建议,把复杂的空战决策简化成“选择题”——飞行员只需专注按下武器按钮,剩下的交给机器。
这并非俄罗斯一时兴起。早在2018年,苏-57项目初期就埋下了AI的种子。当时俄方透露,计划让战机90%的任务自动化,飞行员更像“决策者”而非“操作工”。如今这款AI系统,实际上是俄罗斯在芯片被西方“卡脖子”后的突围产物。由于长期受美欧技术封锁,苏-57曾因依赖进口电子元件陷入量产困境,甚至被嘲笑为“半隐身战机”。
直到2020年实现核心芯片国产化,俄罗斯才硬气地给苏-57装上了“俄罗斯大脑”。这套系统融合了传感器数据与战场情报,相当于给战机塞了个“参谋团”,既能预判导弹威胁程度,又能建议最佳规避路线。
但技术突破的背后,藏着俄罗斯军贸市场的焦虑。苏-57虽被贴上“五代机”标签,却因隐身性能不足、多次试飞事故遭质疑,连印度这样的老客户都中途退出合作。在珠海航展上,俄罗斯高调展示苏-57,试图吸引中国等潜在买家,却被专家泼冷水:“有了歼-20和歼-35,中国根本看不上它”。此时推出AI系统,无异于给这款滞销战机贴上“高科技”标签——毕竟,能指挥无人机编队作战、自主规划攻击路线的“电子副驾驶”,听起来比单纯的隐身更有卖点。
不过,俄式AI的实战能力仍存疑。有军事观察家指出,苏-57的AI系统本质是“专家系统”,依赖预设规则而非深度学习,面对突发状况可能“死机”。就像2021年试飞中,因飞控系统故障导致战机坠毁,暴露出自动化系统的致命缺陷。更现实的是,俄罗斯至今只交付了约30架苏-57,与其说是技术成熟,不如说是为保住研发火种的无奈之举。
这场AI军备秀,折射出俄罗斯的军工困境:既要靠技术创新维持大国体面,又受制于经济与工业能力。正如网友戏言:“与其说是‘电子副驾驶’,不如说是给飞行员配了个会报错的Siri。”但不可否认,当西方聚焦F-35的发动机故障时,俄罗斯正用土法炼钢的AI,在军贸市场上撕开一道口子——哪怕只是概念先行,也足够让阿尔及利亚这样的买家为“五代机”名号买单。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