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冲上热搜?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

近日,多个同“小米”相关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各界网友激烈讨论。

小米再成网友讨论核心

经由搜索,我们发现目前有多位网友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甚至还好奇起了小米这次登上热搜,是不是因为“新品发布”而被人特意做了局。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网友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经由延伸搜索,我们大致找到了3个解答上述疑问的方向。

其一是“专业认证”。

相关报道显示,2024年,小米在“福布斯中国雇主”系列评选中获得了该年度的“最佳雇主”及“最受员工欢迎雇主”奖项。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获奖是小米在2021年获评全球最佳雇主后,于2022-2024年间连续三年将上述荣誉收入囊中。倘若小米的内部环境极不和谐,那么历届评比的组委会自然不会为其授予荣誉。

其二是“员工口碑”。

阅读知乎圆桌收录问题“在小米公司工作是怎样的体验?”可知,该问题下的内容普遍以“好评”为撰写导向。期间众多从事开发、设计等岗位的小米员工,均在回答中体现了“工作强度相对轻松”“公司重视人为关怀”等概念;且短视频平台上有关小米实习、小米汽车工厂的员工Vlog,也借助饮食、工作日常等角度向人们传递了小米内部的良好氛围。

其三是“媒体报道”。

今年年初,曾有多家媒体报道了小米公司悬赏1万元寻找小狗“樱桃”的消息。据悉,樱桃实为小米公司所饲养的宠物狗,它不仅在公司内部饱受喜爱,还曾在客人来访之时被雷军亲自介绍给对方。无论是精心饲养,还是小狗不慎走失后的焦急搜寻,这些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小米内部对人文关怀的重视。

当这些信息叠加起来时,我们就会发现小米公司的形象似乎和“热搜内容”所传达出的样子有所冲突。以至于在这种鲜明的形象对比下,网友们纷纷质疑起了相关词条和“黑内容”之间的关系。

小米集团员工薪酬大涨

此前不久,小米集团发布了自己的2024年财报。

相关内容显示,2024年,小米集团的总收入为3659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为236亿元,同比增长34.9%;经调整净利润为272亿元,同比增长41.3%。另在2024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还首次达成了“单季度营收破千亿”的成就,凭借营收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的成绩刷新了自己的单季度业绩记录。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内部也开展了新一轮的“涨薪行动”。

数据显示,2024年,小米集团的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229亿元,其较比2023年的189亿元增加了21.1%。另在具体的待遇优化层面,小米集团雇员的工资、薪金、花红是上调重心,同比增加了24.8%。

此事也意味着。

小米集团在取得业绩新高后并没有忽视员工的付出,其领导团队选择用真金白银这一“最实惠”“最直接”的方式向员工分享自己的喜悦,其内部尊重员工付出、重视员工职业体验的风气可见一斑。

而这种做法,也刚好和雷军本人“账上永远要留18个月的工资”的言论相契合。这不仅夯实了小米尊重员工的企业形象,更博得了围观网友和相关员工的阵阵好评。

下为雷军发言节选:

“有一次公司发不出工资,我焦虑到很多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以至于后来,我一定要在公司的账上留一笔现金,就是天塌了都不许动,就是要确保能发18个月的工资。”

请让子弹再飞一会

老实讲,小米最近的风确实有点大。

无论是此前开售的SU7 Ultra,还是本周推出的REDMI Turbo 4 Pro或仍处在预热阶段的YU7,它们都让小米成为了众人讨论的焦点,乃至搅动了大部分论坛的科技板块流量。

但问题在于,流量它是一把双刃剑。

当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你(小米)身上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此时任何同你(小米)有关的消息都会迅速成为热点内容,甚至成为部分网友口中“他人阻击产品”的契机。

毕竟经过长时间的品牌耕耘,雷军的个人IP和集团产品所选择的性价比路线,已经让小米在众人心中拥有了一个集“踏实、可靠、亲民”为一体的形象立牌,此时倘若能曝出一件和上述概念完全相反的黑料,那么小米自身也将迎来巨大的舆论危机。

此时此刻,身为看客的我们最应该做的,或许就是按住自己那颗想发言的心,让子弹再多飞一会。不要在官方的调查活动结束前,就让自己的情绪成为他人操控流量的工具,甚至是攻击别人的利刃。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9392.html

(0)
每日电讯网的头像每日电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6日

相关推荐

  • 当人类智力遭遇数字洪流的侵蚀: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认证能否成为认知时代的诺亚方舟?

    在21世纪的数字浪潮中,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认知方式和生活习惯。然而,在这股不可阻挡的数字洪流中,一项令人警醒的研究指出,人类的智力水平,尤其是精神集中能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侵蚀。面对这一挑战,我们不禁要问:在认知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数字洪流的冲击:人类智力的新挑战 1. 研究的警钟:…

    2025年3月25日
    1900
  • 4月内销排产增长11.1%,空调行业要开始价格战了?

    2025年4月空调产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4月排产总量达2429万台,同比增长11.8%,内销排产规模达1331万台,同比增长11.1%;出口排产规模突破千万级,达1098万台,同比增幅达 12.7%。这组数据不仅印证了行业企业排产计划的战略成效,更折射出空调行业在季节性需求驱动与成本端压力下的动态平衡。数据背后,头部企业的战略部署与行业季节性特征形成共振,为…

    2025年3月27日
    2000
  • “千禾0”是真的零添加还是噱头?千禾味业回应:符合国家标准

    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彭雪 编|深海 近日,“千禾0”究竟只是一个商标,还是意味着“零添加”引发诸多网友热议。 事件的起因原因是,3月18日,《消费者报道》发文称,今年3月,该杂志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测评指标为总砷和镉。测试结果显示,送检的13款宣称零添加酱油中,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中,检测…

    2025年3月25日
    3200
  • 聚焦内外双循环,这家公司20亿助打造中国新优势

    【潮汐商业评论/原创】 一向低调的滴滴,正在干一件大事! 上周,滴滴宣布将追加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聚焦“稳就业促消费”以及助力制造业“走出去”,通过发挥平台企业责任,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作为率先发力的头部互联网公司,滴滴的动作显得更接地气些,直指对内的基层群体和全球化企业。 不难发现,这一举措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自身的“乘数效应”,将企业资源和…

    2025年4月17日
    1500
  • 多地明确:男68岁、女63岁!公积金贷款到期年龄上限延长

    据梳理,北京、西安、昆明、青岛等地已落地政策调整,将公积金贷款到期年龄上限普遍延长至男性68岁、女性63岁,或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与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协同适配。 受访人士表示,此次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调整,通过放宽借款人年龄限制为延长贷款期限创造空间,在释放住房消费潜力的同时,对银行风险评估与防控机制形成新考验。 银行需在政策红利释放与风险底线坚守间寻求平…

    2025年4月27日
    1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