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考核生变 “营业收现率”替换“营业现金比率”

央企考核生变 “营业收现率”替换“营业现金比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雅洁

于林再次调整了自己所在央企的现金流预测管理模型,重点预判项目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2025年的考核要求,各大央企的最新考核“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中,“营业现金比率”已经被替换为“营业收现率”。

于林是一家央企的财务总监,在他的印象中,上一次考核调整发生在2023年。

当时,国资委曾将央企的经营指标体系,由原有的“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也就是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净利润指标,用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并继续保留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

两年过去,“营业现金比率”这一指标再迎调整。

一名国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从“营业现金比率”到“营业收现率”,体现出国资监管系统的监管思路变迁。

在他看来,上述调整也是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央企发展需求的精准把握。这一调整旨在强化收入质量,提升现金流健康度,避免企业操纵指标。

他列出两个公式,第一个公式为“营业收现率=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第二个公式为“营业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

对比之下,营业现金比率指标下,部分企业可通过控制现金流出等方式,在应收较少的情况下保障指标达标,存在一定财务操作空间。

经过一系列调研,该国资人士发现,营业收现率更强调实际收到的现金,关注产品自身的现金生成能力,促使企业重视经营实际成果。

经济观察报还获悉,下一步,监管层根据央企的实际操作情况,还会对上述考核指标,继续做出动态调整。

思路

聚焦营收变现能力,是监管层目前最重视的考核细项之一。

一名曾参与央企考核指标制定会议讨论的人士认为,营业收现率能更直接地反映企业销售回款的效率和质量,强调营收的变现能力,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掌握经营活动带来的真实现金流,从而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并规避相关财务操作空间。

在上述闭门会议中,有与会者提出,现行考核指标多为偏重“结果性”的效益类指标,在这种背景下,将营业收现率作为过程控制类指标,能和其他现有考核指标形成有效互补,真正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经过数次探讨,相关部门达成了共识:“为了更真实反映企业收入质量,营业收现率能剔除增值税、应收账款及非现金业务等对现金流的干扰”。

在考核监管思路的变化上,另一层考量在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上述国资人士认为,营业收现率指标能清晰反映销售后现金回收效率,督促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少坏账损失,提升经营质量。还能实施穿透式管理。

他说:“因为,营业收现率的计算更透明,可从产业上下游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核算,适合国有企业的穿透式监督管理,有助于提升监管效能。”

营业收现率考核的意味不止于此。

上述国资人士在和央企相关负责人交流时,对“激励投资”提出了更高的期待。该国资人士提出,引入新的营业收现率指标后,各大央企将不再单纯关注现金盈余,从这一点上来说,也是为了激励国有企业更加勇于投资,实现资金的有效流转与利用。

该国资人士说:“下一步,通过强调实际收到的现金数额,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掌握经营活动带来的真实现金流,进而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他进一步表示,尤为重要的是,营业收现率的引入能够清晰反映销售后现金回收的效率,督促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少坏账损失,提升经营质量。

基于此,一名央企财务人员分析,现金支出对企业指标无影响,可有效避免企业为保障营业现金比率而拖欠付款的行为,保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法权益。

经济观察报获悉,监管层做出上述调整的基础,亦是基于一定基础的行业调研。

以2023年从“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为例,当年考核体系微调后,农林牧渔、计算机、钢铁、商贸零售等行业企业排名提升较为明显,而轻工制造、食品饮料、基础化工、电子、汽车等行业企业的排名则有所下降。

上述曾参与央企考核指标制定会议讨论的人士认为,营业收现率的引入,能够引导央企更加注重销售活动的现金回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子、汽车等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路径

于林所在团队做出的第一步应对,便是调整回款流程。

以往,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更多关注项目的整体现金流平衡。现在,营业收现率的引入,要求其更加注重销售回款的效率和质量。

他举例,最近一个月来,他所在的央企正在执行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往可能会因为项目进度款的支付方式较为灵活,导致部分款项回收延迟。现在,于林调整了项目收款策略,加强与业主的沟通,明确各阶段的收款时间节点,并增加了催款力度。

在于林眼中,上述调整是最明显的变化之一。

2025年以来,通过营业收现率的考核,于林总结,他能更清晰看到哪些项目、哪些业务能够带来真正的现金流入,这倒逼着他所在的央企,不得不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回款能力强、现金流健康的项目中。

2025年4月以来,他所在的央企开始减少回款周期长、风险高的项目投入,转而加大对一些短期能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项目的支持。

于林的一位同事认为,2025年第一季度以来,他们变得更关注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管理。

他的同事举例,在项目前期,他们加强了合同条款的审核细项,确保合同中包含有利的收款条款;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他们加强了对项目进度的监控,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从而按时收款。总体上,他们在试图通过优化项目流程、提高项目执行效率等方式,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收款。

流程走到销售端,营业收现率这一指标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于林所在央企签订销售合同时,更注重付款条款的设置。

经济观察报获悉,例如,他们会要求业主在项目开工前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按照项目进度支付进度款。同时,他们最新增加了对业主信用状况的评估,确保业主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最近,他所在的央企建立起一套新的应收账款跟踪系统,对每一笔应收账款进行实时跟踪。对于逾期未收的款项进行催款与法律追讨。

于林说:“我们还对客户的信用政策进行了调整,对于信用状况不佳的客户,减少了赊销额度。”

考核指标的调整,也给能源央企带来了影响。

另一家能源央企的财务负责人表示,营业收现率的引入,最直观的影响在于,其所在能源央企,在销售电力和天然气等产品时,更加注重与客户的付款协商,确保客户能够按时支付款项。

为此,该能源央企还准备调整销售策略,对于一些付款条件较好的客户,将会给予一定优惠政策,以鼓励相关人员提前付款。

挑战

管理成本被迫增加、销售策略亟待调整,这是不止一位央企人士,面对新考核指标时提出的新挑战。

于林表示,企业只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就会增加管理成本。

在他看来,营业收现率的引入,直接关注企业销售活动中的现金回流情况,这要求央企必须更加严格管理应收账款,确保销售回款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于林说:“对于一些回款周期较长的客户,需要调整销售策略,这可能对企业的短期业绩产生影响。”

以往在应收账款管理上,部分项目由于客户付款周期较长,导致回款延迟。

他举例,2025年的一个大型基建项目合同金额达50亿元,但由于项目进度款支付方式较为灵活,部分款项回收延迟,影响了营业收现率。根据其内部财务数据统计,于林所在的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60天左右,而行业平均水平为45天左右,这意味着他所在央企的应收账款管理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还有销售策略的调整压力。

上述能源央企人士认为,为了提升营业收现率,相关央企需要调整销售策略,更加注重销售回款的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该央企人士发现,部分客户对付款条件较为敏感。例如,一名重要客户在合同谈判中要求延长付款周期至90天,这与该能源央企提升营业收现率的目标相冲突。

从该能源央企的内部数据上看,因销售策略调整,预计减少赊销业务比例至30%,低于行业平均的40%,但这也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短期下降。

另一名制造业央企人士发现,引入营业收现率这一新指标后,实际操作中,他发现部分供应商对付款周期较为敏感。例如,一家上游供应商因付款周期缩短,提出增加供货价格的要求,这增加了该央企的采购成本。

该制造业央企人士提供的内部数据显示,其所在的央企因优化付款周期,与部分供应商的谈判中,采购成本平均上升了5%,这对该企业的利润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央企考核生变 “营业收现率”替换“营业现金比率”

王雅洁

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兼国资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国企国资等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资讯。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7759.html

(0)
每日电讯网的头像每日电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23日 下午4:48
下一篇 2025年5月23日 下午4:48

相关推荐

  • 拆解美团2024年报,业务协同、生态共赢、科技创新

    从早期的千团大战开始,到后来外卖和社区团购们的激烈角逐,再到现在即时零售战场的群雄争霸,本地生活的硝烟从来都没有真正消散过。 作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领头羊”——美团,也一直都是其他平台们的挑战目标,几乎所有入局玩家都会试着与其较量一番。 但美团从来都不缺战斗精神,也不缺积极求变、顺势而为的经营智慧。 甚至某种程度上,现在美团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潜藏着对本地生…

    2025年3月24日
    5100
  • 餐饮巨头们,暴亏几十亿元……

    餐饮巨头们的困局:价格一降再降,翻台却难有提升。 回望过去半年,餐饮IPO热闹非凡:目前除了沪上阿姨和绿茶集团外,老乡鸡、遇见小面等也在排队登陆资本市场。 成功上市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从已上市餐企交出的2024年年报来看,上市餐企们的情况也难言乐观。红餐网统计20家餐企年报发现,超半数企业净利润下滑,其中6家跌幅超过100%,部分企业由盈转亏。 而没亏的餐企们…

    2025年5月6日
    1200
  • 营收净利双增30%,丸美生物剑指全球成分王

    作者丨小丸子 编辑丨六子 讲成分,在美妆个护市场已经不是新鲜事。 30%添加量的玻色因,是赫莲娜黑绷带能够稳坐“贵妇级”面霜的核心;“早C晚A”浪潮风靡,A醇带动相关产品销售同比增长4451.5%;以胜肽为锚点,专利肽复配组合一度成为抗老难题的唯一解,帮助一大批品牌取得突破。 一方面,玻色因、胜肽、A醇三款“抗衰巨头”不断收获拥趸,但另一方面,这些抗衰成分大…

    2025年4月30日
    1600
  • 离任5年后,建行浙江省分行原行长高强被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高强生于1960年9月,毕业于同济大学。1979年10月,高强进入建行工作,此后在建行系统内工作多年。 作者 |刘颖 图源 |图虫创意 2025年4月29日晚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通报,中国建设银行(下称“建行”)浙江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高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审查调查。 一周前,财通证券发布公告称,收到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高强先生…

    2025年5月5日
    2100
  • 韩束最赚钱的日子过去了

    文丨刘颖 出品丨大V商业 短剧造就的神话不只是曾经的爆款女王咪蒙,还有一众合作品牌。2023年韩束凭借和咪蒙的合作夺下了国产美妆品牌抖音渠道第一的宝座。 但众多美妆品牌涌入短剧,市场格局也开始重新变化。 2024年上美股份的业绩,吕义雄应该会喜忧参半。 喜的是2024年上美股份赚爆了。 上美股份在2024年营收增长了62.1%,达到67.93亿元,毛利为51…

    2025年3月26日
    3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