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每日幸运签#
5月21日,小鹏汽车交出了一份让行业震惊的季度成绩单:营收158.1亿元,同比暴涨141%;交付量9.4万辆,较去年同期翻了近四倍;净亏损从13.7亿元大幅收窄至6.6亿元;毛利率更是冲上15.6%的历史新高。财报发布后,小鹏美股单日飙升13%,市值一夜暴涨175亿元,这无疑是给深陷价格战泥潭的新能源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这场逆袭看似突然,实则早有伏笔。去年推出的MONA M03和P7+两款“爆款车”,成了小鹏翻盘的关键。前者以11.98万元的起售价杀入下沉市场,却搭载了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上市8个月狂卖10万辆,硬生生把“智能驾驶”从高端车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消费品16。后者则凭借运动轿跑的定位,精准击中年轻家庭用户,五个月卖出5万辆。这两款车就像两把尖刀,在特斯拉、比亚迪统治的战场上撕开一道缺口。
但卖得多不等于赚得多。小鹏的“低价车策略”一度被质疑是赔本赚吆喝——MONA M03单车毛利率仅8.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财报数据揭晓了一个隐秘转折:通过与大众集团的联合采购,小鹏成功将G9车型成本砍掉15%-25%,零部件通用化让研发效率提升20%17。更妙的是,技术授权反哺利润,一季度靠给大众“输出”智能驾驶技术就赚了4.6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出1个亿29。这种“卖车+卖技术”的双线打法,让小鹏在价格战中找到了新活法。
毛利率飙升的背后,还有一场精密的“成本手术”。当友商还在卷续航和屏幕尺寸时,小鹏把子弹押在了AI上——自研图灵芯片、端到端大模型、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智能驾驶系统,这些技术看似烧钱,却悄悄拉高了品牌溢价。2025年一季度,小鹏研发投入19.8亿元,同比激增46.7%,比零跑汽车全年研发费用还高两倍多。这种“技术赌徒”式的投入,正在结出果实:搭载图灵AI芯片的MONA M03 Max即将上市,充电12分钟续航增加400公里的鲲鹏混动车型也箭在弦上。
不过,狂欢之下暗流涌动。有分析师指出,小鹏的单车利润依然薄弱,想要实现四季度盈利的目标,至少要卖出60万辆车——这相当于把现有产能再翻三倍。而国内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已超50%,增速放缓已成定局。更棘手的是海外战场:尽管小鹏在欧洲开了40家新店,但面对欧盟可能加征的电动车关税,以及比亚迪、零跑的夹击,这场“出海战”注定艰难。
资本市场对小鹏的期待,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技术变现”的赌局。当何小鹏宣布“2026年量产人形机器人”时,投资者看到的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是一个打通“车+AI+机器人”的生态闭环。但现实是,95亿元的年度研发预算中,45亿元砸向AI,这对仍在亏损的小鹏无异于走钢丝。
回看这场逆袭,小鹏其实踩准了两个时代脉搏:一是智能驾驶从“炫技”变成刚需,二是消费者开始为技术买单。一位车主在论坛留言:“以前觉得自动驾驶是噱头,直到有天下暴雨,XNGP帮我稳住了方向盘。”这种真实体验的扩散,或许才是小鹏翻盘最深的护城河。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