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每日幸运签#
近日,,保时捷中国因一场“高尔夫球车包”的促销活动栽了跟头。这家以高端豪车闻名的企业,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元,原因竟是在天猫旗舰店虚构原价,制造虚假折扣。看似金额不大的罚款,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豪华品牌在营销诚信上的漏洞。
事件始于2024年10月,保时捷在天猫平台推出了一款标价5201元的高尔夫球车包,宣传页面赫然写着“原价6119元,限时优惠918元”。消费者以为捡了便宜,但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这款包从未以所谓的“原价”6119元卖过。保时捷辩解称,“原价”指的是厂商建议零售价或店铺原定价,但页面未作任何说明。最终,这一操作被认定为“虚假折价”,触碰了法律红线。
表面看,这只是一次促销失误,实则暴露了行业的潜规则。近年来,电商平台常见的“先涨后降”“虚构原价”套路,竟被保时捷这样的高端品牌效仿。分析认为,豪华车企在周边产品(如车包、配件)上常采用高溢价策略,利用品牌光环让消费者默认高价合理性。但保时捷这次翻车,恰恰是低估了监管力度和消费者的辨别力。
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市场竞争压力。随着国产新能源品牌崛起,传统豪车的“溢价神话”逐渐松动。为了维持利润,部分企业可能在非核心产品上动心思。但这次事件中,一款5201元的车包,却让保时捷付出了品牌信誉的代价。有评论尖锐指出:“卖车时标榜‘工匠精神’,卖周边却玩‘价格魔术’,这种反差让人失望。”
尽管保时捷积极配合调查、退货退款,但5万元的罚款仍引发热议。有网友算账:“这罚款还买不起保时捷一个轮胎!”不过,法律界人士指出,处罚依据是《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由于无法认定实际违法所得,5万元已是顶格处理。更重要的是,此事对保时捷的品牌形象冲击远大于罚款——此前银川保时捷中心曾因“12.4万元帕纳梅拉”乌龙订单被群嘲,如今再添“价格欺诈”标签,消费者难免质疑:豪华品牌的“高端服务”是否只剩营销话术?
有分析指出,保时捷的案例为所有企业敲响警钟。在监管趋严、消费者觉醒的时代,任何“小聪明”都可能酿成大危机。尤其是豪华品牌,若一味依赖光环效应而忽视诚信,终将被市场反噬。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当特斯拉用透明直营价颠覆行业时,传统豪车若还沉迷于‘价格游戏’,只会加速客户流失。”
这场风波也折射出一个趋势:中国消费者不再盲目崇拜品牌,而是更看重实实在在的权益。有网友总结:“买保时捷的人或许不差钱,但谁也不想当冤大头。”或许,这才是5万元罚款背后的真正警示——在价格透明化的今天,真正的“豪华”不该是套路,而是对规则的敬畏与对消费者的尊重。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