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每日幸运签#
据俄卫星通讯社5月20日报道,在库尔斯克州边境的村庄里,数百具乌军士兵尸体横陈于林间小道和废弃民宅旁。有的蜷缩在战壕中,肢体残缺;有的被无人机炸得面目全非,仅凭染血的军装碎片辨认身份。俄军士兵描述,这些遗体已滞留数周甚至数月,“空气中弥漫着腐臭,乌鸦和野狗在附近徘徊”。而更残酷的是,乌军似乎有意阻止遗体撤离——炮火封锁收尸路线,无人机投弹毁坏尸体,甚至用移动火葬场将死者烧成灰烬,使其亲属无法得知他们的命运。
2024年8月,乌军突袭库尔斯克州,一度控制超千平方公里俄领土,泽连斯基高调宣称“战火烧向莫斯科”。然而俄军迅速反扑,利用制空权和严寒天气反杀:零下15度的极寒中,衣着单薄的乌军士兵冻死战壕;无人机昼夜轰炸,切断补给线;俄特种部队甚至从天然气管道潜入,包抄乌军后方。到2025年3月,乌军被迫撤出关键据点苏贾,留下成片“尸体地带”。一名乌军士兵回忆撤退场景:“道路堆满炸毁的装甲车,伤员哀嚎着等死,没人顾得上收尸”。
为何乌军的尸体成了“烫手山芋”呢?一方面,乌克兰方面的持续炮击,让本就艰难的遗体撤离工作难上加难,救援人员根本无法在炮火纷飞中安全地开展工作。而乌克兰武装部队阻止撤离尸体并加以毁坏这一行为,被曝“是为了烧尸体抵赖赔偿”。将死者登记为“失踪”,省下每人约1.5万美元抚恤金,一名旅长甚至将阵亡者列入“逃兵名单”。
有人痛斥乌军“让士兵死无全尸”,质疑“西方援助进了谁的口袋”;也有人无奈表示:“活着领不到工资,死了拿不到赔偿,这就是现实”。俄方支持者嘲讽:“北约武器换不来收尸车”;乌方拥趸则反驳:“俄军炸桥导致平民遗体也无法撤离”。
有观点指出,尸体滞留暴露乌军三大危机:制空权丧失让补给线形同虚设,连止血带和饮用水都短缺,遑论收尸。第21机械化旅300人参战仅40人生还,幸存者控诉“指挥官让伤员自生自灭”。西方援助锐减,美军暂停情报共享,乌军连导弹目标都需自行确认。
这场悲剧最讽刺之处,在于生死成了可计算的筹码,士兵的尊严沦为数字游戏,战争成了吞噬人性的绞肉机。库尔斯克州那些冰冷的乌军尸体,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每一条生命的消逝,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碎。衷心希望,各方能妥善处理这些阵亡士兵的后事,更期盼和平的曙光能早日照耀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让战争的阴霾彻底消散。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6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