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村民被冒名贷款40余万续:名下已无贷款,将继续追责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叱干镇郭村村民李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贷款了44.9万元,贷款协议上的签名经鉴定系伪造。

5月14日,李平的儿子告诉澎湃新闻,这周父亲去查询了征信报告,发现名下的贷款信息已经没了。李平的儿子发来两份征信报告截图显示,目前报告中涉事的贷款账户已不在其名下。“我们还在等待案件庭审开庭,也会继续追责涉事相关人员责任。”他说。

2017年8月3日,李平称在扶贫干部的担保下,他进行贷款并和另一人签订《用款协议》。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李平向澎湃新闻反映称,2017年,在扶贫驻村干部胡某的担保下,为建设蔬菜大棚脱贫,他与胡某推荐的朋友陈某某共同向礼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裴寨信用社(以下简称礼泉农信联社)贷款45万元,并约定自己只用其中的3万元。

经鉴定,贷款材料中的签名并非李平所写。

但2018年,李平名下又多了一笔不知情的44.9万元的贷款,贷款协议上签有其姓名。发现异常后,他将胡某、陈某某等诉至法院。

2024年4月28日,礼泉农信联社书面回复李平称,将停止对其的贷款催收工作,暂缓对该笔贷款的相关起诉流程,并与李平一起向陈某某施压,要求他尽快归还贷款。

李平告诉澎湃新闻,当时因贷款而产生的20多万元的利息仍在他名下,他希望陈某某能尽快还清贷款。

2025年1月,礼泉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称,该案涉嫌经济犯罪。此外,经陕西正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检材中的“李平”签名字迹与样本中的李平签名字迹不是同一人所写,且“李平”签名处指印不是本人所留。

一审判决

判决书称,法院经审查认为,民事案件的起诉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二十条第一款及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与人民法院正在审理或者作出生效裁判文书的民事案件,属于同一法律事实或者有牵连关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立案:(一)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或者执行过程中,发现经济犯罪嫌疑,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中止诉讼、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或者中止执行生效裁判文书,并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的。

判决书称,基于上述原因,法院驳回原告起诉。同时,李平因此支出的鉴定费13520元由礼泉农信联社承担。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5040.html

(0)
每日电讯网的头像每日电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4日 下午3:00
下一篇 2025年5月14日 下午3:00

相关推荐

  • 屠呦呦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nited States,简称:NAS)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有120人当选院士,30人当选外籍院士,以表彰他们在原创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杰出且持续的成就。 其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屠呦呦主要的科学贡献是发现青蒿素。她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

    2025年4月30日
    1200
  • 马上评丨全民定制公交,打开城市出行想象空间

    “上海交通”微信公众号图 想乘坐公交出行但没有线路?拿起手机定制一条,只要每班次乘坐人数在15人或20人以上,最快3天即可开通新线路。 日前,上海市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上海公交开启全民定制化服务。市民通过“随申行”App或微信小程序,不仅可以发起定制公交路线,还可以报名其他人的定制路线;不仅支持个人定制,也支持团体定制。平台接到定制需求后,依…

    2025年5月10日
    400
  • 宁波一五金厂负责人生产出口枪支散件被诉,二审改判十年半

    3月31日,澎湃新闻从陈海波妻子吴女士处获悉,日前,其收到来自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书。 2025年3月19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陈海波,彭某某非法制造、买卖枪支罪案作出终审判决,撤销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陈海波、彭某某的一审量刑部分,维持判决的其余部分,判处陈海波有期徒刑10年6个月(一审判决为15年)、彭某某有期徒刑3年(一审判决为3年…

    2025年3月31日
    3000
  • 5月起,这些新规将施行

    5月起,一批新规将落地,事关婚姻登记、住宅、预付式消费、个人信息保护等。 比如,在预付式消费新规中,最高法司法解释明确收款不退、限制转卡等“霸王条款”应依法认定无效。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明确,办理结婚登记无需再出示户口本。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起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住宅项…

    2025年5月1日
    1800
  • 人民日报刊文:守护“技术进步须服务于人性温暖”的文明底线

    想象未来某天,你的保姆机器人接到下楼买咖啡的指令,自主完成开门、乘坐电梯、寻找便利店、取咖啡、付钱等一连串动作,最后将咖啡递到你手里。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具有自主进化能力的AI智能体带来的可能——不再局限于在固定场景里完成特定动作,而是能像人类一样在陌生环境里“自主学习”,并根据场景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 作为人工智能最主要的载体,智能体由硬件、软件等多种要…

    2025年5月10日
    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