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正在下一步大棋

作者 | 刀马

编辑 | 刘景丰

就在欧洲成为中国企业出海新的热门目的地时,另一个重要的好消息也来了。

本周二(5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证实:中方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资深媒体人胡锡进在对此的解读中就称,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是,中欧双方同时取消对对方人员和机构的制裁和限制。

要知道,过去尽管中国与欧洲市场贸易往来频繁,但在一些领域还是处在小摩擦、小制裁不断的情况之下。而今,随着交往限制的解除,最直接的改变是中欧全面恢复立法机构交往,此外,双方还会在经贸、文化、青年、体育、学术等领域开展系列活动。

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中国企业投资拓展欧洲的步伐在提速。在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奇瑞、长安、上汽等中国头部车企掌门人就纷纷表示,将加快开拓欧洲市场。

人员往来、经贸变化只是一个结果。而在霞光社看来,真正的底层逻辑是,在美国通过单边主义政策不断破坏全球秩序的当下,中欧关系的全面修复,实际是在重构新的秩序。

先看事件本身:

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在被问到中方是否已同欧洲议会相互取消交往限制时,林剑表示:过去几年,中欧立法机构交往,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出现了一些波折。当前形势下,双方都认为中欧加强对话合作十分重要。

经双方商定,中方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我们相信并期待随着中欧全面恢复立法机构的交往,双方的交流和理解将更加深入,这将为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天之后(5月7日),中国商务部官网更新了一条简讯:副总理何立峰将于5月9日赴瑞士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外证实:这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的。

从行程表来看,在瑞士会谈之后,何立峰将立即转道巴黎,主持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这一安排被外媒称为“欧洲双城记”,暗示中方可能正在下一盘大棋。

一边是美方的按耐不住,一边是中方的厚此薄彼,6日、7日的两件事连起来不难看出:中欧关系,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甚至全球秩序恢复的关键杠杆。

中国与欧洲关系的恢复,意义有多重要?

过去五年,中欧关系经历了剧烈波动。2021年,受地缘政治冲突和意识形态分歧影响,欧洲议会以所谓“人权问题”为由,单方面冻结了双方历时7年谈判达成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审议和批准。中方随即采取反制措施,双方高层互访、立法机构对话等机制全面停摆。

此后,俄乌冲突、欧洲对华“去风险化”政策(如芯片法案、碳关税)以及美国对欧施压,进一步加剧了中欧关系的复杂性。其表现之一就是欧洲内部政策的摇摆不定:一方面依赖中国市场消化其高端制造业产能,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脱钩”降低对华依赖。

这种矛盾导致中欧经贸合作增速放缓,2023年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约5%。

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3月 :欧洲议会主动解除对华交流禁令,中方随即回应,双方达成“同步取消交往限制”的共识。这一决策背后,是多重现实压力的推动:

首先,特朗普上台后迅速打响全球贸易战,美国改变了对欧洲的态度,也改变了欧洲人对地缘政治的长远预期,中国与欧洲展开合作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

所以对华态度强硬的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在今年3月改口表示:中欧关系是当前世界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欧洲如何把握对华关系,是欧洲未来经济繁荣和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也批评美国加征关税严重冲击国际贸易,欧盟同意与中国尽快启动磋商,深入讨论市场准入、中欧汽车产业投资合作等问题。

5月6日中欧领导人就中欧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欧方领导人科斯塔、冯德莱恩表示,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变化的背景下,欧盟愿同中国深化伙伴关系,加强交往合作,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中欧发展合作有着地缘政治的必然性,是现代欧洲绕不开的选择。

尽管特朗普团队非常希望欧盟加入到意图“孤立”中国的战略中来,但是几乎所有分析人士都认为那不切实际。因为美中关系和欧中关系是不一样的,欧盟是美国的盟友,但欧盟毕竟有自己的利益,从欧洲的自身利益来说,与中国合作既是经济上的需要,也是政治上的杠杆,在中美之间维持某种平衡,这是欧洲的战略利益之所在。

也由此,中欧的进一步合作,实际是将美国拆掉的台再重新弥补和重构。

中欧合作的利益是长远的。不过就当下来看,一些领域、行业或许会立竿见影。

中国是欧盟最大进口来源国(占比 21.3%),欧盟是中国重要贸易伙伴,2024 年中欧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 78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0.4%。

美国关税问题使中欧合作意愿增强,贸易合作机会有望进一步扩大,推动双方贸易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出海企业可以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1.新能源汽车

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欧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82%,宁德时代与宝马、奔驰的合资工厂陆续落地。欧盟取消对华电动汽车关税后,比亚迪、蔚来在欧洲市场占有率突破12%。

前不久,欧盟委员会表示,欧盟和中国已同意研究为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设定最低价格,以取代欧盟去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方案。以设定最低价格取代关税,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这是一次重大机遇。

过去,中国新能源汽车以低价策略打入欧洲市场,部分消费者难免对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心存疑虑。随着价格的合理调整,企业能够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逐步扭转欧洲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固有认知,从单纯的 “价格优势” 向综合的 “价值优势”转变。

相较于中国企业,欧洲本土汽车产业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步伐相对迟缓,中国新能源汽车急需出口欧洲消化产能。随着中欧关系的改善,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的出口量也将迎来进一步增长。

2.光伏、储能

因为欧洲能源转型需求强烈,中欧在光伏、储能等领域技术互补性强,这为中欧在绿色能源上的合作提供了基础。目前中欧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合作已形成 “中国技术 + 欧洲标准”的协同效应。

比如光伏产业:中国光伏组件全球市占率超 80%,欧盟 2024 年从中国进口光伏产品增长42%,匈牙利电池工厂已成为中欧合作标杆。

2025年3月中国共出口欧洲市场约 8.43 GW 的光伏组件,环比上升45%,与 2024 年 3 月的 9.67 GW 相比下降 13%。截至今年三月底,中国一季度共出口欧洲市场约 21.53 GW 的光伏组件,同比去年 23.7GW 下降 9%。

2024年,欧洲大型储能系统装机量预计首次超越户用储能系统。欧洲光伏产业协会预测,欧洲整体储能市场未来将保持 35% 的强势增长。这为中国储能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吸引双方开展广泛合作。

3.制造业

欧洲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等方面有先进技术,中国企业在 5G 通信、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有独特优势。中欧关系的改善,双方企业可进一步合作实现技术互补,提升各自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另外,中欧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将更加活跃。双方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培养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储备。

同时,中欧关系改善有助于双方根据各自的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产业链分工。中国在制造业的中低端环节具有成本和规模优势,欧洲在高端制造、关键零部件生产等方面实力较强,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4.AI

2017年至2022年间,欧洲和中国在AI方面的合作在持续增加,根据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统计,2019至2023年,欧洲对中国的科技投资主要集中在AI领域,其中来自德国和法国的最多。截至去年,欧洲对中国AI产业的投资约占中国获得的AI总投资额的4%,西门子、大众等欧洲公司还在中国设立了AI实验室。

另外,中国是全球AI大国,其治理实践和主张受到各方关注,中国这些年在AI治理方面的确做了很多事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比如中国推出了全球AI治理倡议。欧洲高度重视AI治理,对和中国在这方面开展交流很感兴趣,中欧加强AI治理领域的对话,对实现双边AI合作的去政治化、加强双方在这个领域的彼此信任是有好处的。

此外过去欧洲的AI发展一直受美国压着,不仅落后于中美,甚至大有被中东超越之势。如果欧洲与中国展开AI合作,则将摆脱这种压制,进而得到喘息之机。

总体来看,中欧在AI领域合作的整体势头还是积极的,随着中欧关系的缓和,中欧在AI领域的合作将会进一步持续。

关税战撕开了美国霸权的裂缝,却为中欧合作开辟了战略空间。与欧盟修复关系,这既是中国智慧的体现,也是全球趋势的众望所归,当欧盟从 “规则接受者” 转型为 “规则制定者”,当中国以 “法律 + 产业 + 资源” 组合拳捍卫权益,这场博弈的终局将不再是零和游戏,而是多极秩序下的竞合新范式。

正如《华盛顿邮报》最近的一篇文章称,“中国会充分利用华盛顿的混乱思维……它为中国重塑国际联盟、改变力量平衡以利于自身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美国拆掉的台,正在被中国重构。对于出海人士而言,积极拓展市场渠道,深度融入欧洲文化与产业生态,此时是个不错的契机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3503.html

(0)
每日电讯网的头像每日电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0日
下一篇 2025年5月10日

相关推荐

  • 17年前被救的孩子们,如今闪闪发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 中国,四川,汶川 8.0级地震 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 37万余人受伤…… 17年过去了 岁月抚平满目疮痍 这里有撕心裂肺的痛与殇 也有永志难忘的爱和力量 汶川已从废墟中重新站立 那些在地震中获救的少年 ‍ 都已长大 如今他们怎么样了? 01 劫后重生,她们闪闪发光 她叫王睿 17年前…

    2025年5月12日
    100
  • 索内斯:曼联不应忽视C罗的意见 忽视忠告代价沉重

    利物浦有望追平曼联的顶级联赛冠军纪录,名宿索内斯认为曼联正在为忽视C罗的警告而付出代价。曼联缺乏能扛起球队的资深领袖,而利物浦则有范迪克、罗伯逊这样永不满足的球员。 C罗曾公开揭露俱乐部弊端时,索内斯深有共鸣。他认为C罗回归时本应是曼联更衣室的完美楷模,是终极的职业典范,对己对人都秉持最高标准。然而,C罗对回归后所见深感失望,质疑某些人是否具备足够的职业精神…

    2025年4月21日
    1600
  • 唐尚珺称正努力成为教师,到访清华向李龙“取经”当老师的经验

    3月24日,唐尚珺在个人账号发布“到访清华”的视频,其中分享了自己近期的动态和心路历程。 唐尚珺和李龙正在交流(图源:唐尚珺个人短视频账号) 视频当中,唐尚珺正在游览清华大学,并在图书馆见到了35岁再考清华的当事人李龙。两人探讨了关于梦想、大学、未来等诸多话题。 网友评论截图 李龙向唐尚珺分享了当老师的经验,唐尚珺也回应称,自己之前当家教的感觉也挺好的。在评…

    2025年3月25日
    3300
  • 一季度业绩回暖 德才股份应收账款化解如何破局?

    德才股份表示,2024年该公司业绩承压,主要系市场需求整体放缓及行业竞争加剧,该公司业务规模缩减的同时,依据市场形势谨慎判断,提前高标准计提、信用与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金额增加所致。 作者 |蔡越坤 图源 |图虫创意 4月29日,德才股份(605287.SH)披露了2024年业绩以及一季度的业绩。2024年报告期内,德才股份实现营收41.34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

    2025年4月30日
    1600
  • “中柬旅游年”,柬埔寨期待百万中国游客

    柬埔寨成为中国游客眼中的“隐藏宝石”。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柬埔寨期间,《环球时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了解到,随着中文服务的改善、定制化旅游套餐的兴起以及更加便利的交通,柬埔寨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正变得越来越大。在扩大旅游合作的同时,两国的经贸关联也愈发紧密。 金边街头,汉字随处可见 在金边的街头漫步时,《环球时报》记者随处可见汉字——出现在广告牌、LED屏幕上以及…

    2025年4月18日
    1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