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酒后开自动驾驶上高速被查,辅助驾驶能否成为“免罪金牌”?

贵州毕节高速公路上的一幕,为所有依赖“自动驾驶”逃避酒驾责任的人敲响警钟。4月29日,张某因醉酒后开启车辆辅助驾驶功能,在收费站匝道停车酣睡被查获,血液酒精浓度高达199mg/100ml,远超醉驾标准。这已是本月第二起类似案件——此前游某同样因酒后依赖“智驾”功能,车辆失控停在高速快车道被追责。两起案件共同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辅助驾驶非但不是“护身符”,反而可能成为“获罪”的铁证。

男子酒后开自动驾驶上高速被查,辅助驾驶能否成为“免罪金牌”?

据张某交代,当晚他喝了点酒,依仗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他直接开车上路,结果快到收费站排队缴费时,酒劲上来直接睡着了。经过抽血鉴定,张某每100毫升血液中含199毫克酒精,属于醉酒驾驶,目前,张某已经被立案调查,不仅驾照被吊销,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张某的案例并非孤例。2023年山东李某、佛山解某均试图以“开启自动驾驶”为由逃避醉驾指控,但均被法院驳回。法律界人士明确指出,我国对酒驾的认定标准极为明确:只要满足“饮酒后启动车辆+车辆发生位移”两个条件,即构成危险驾驶罪。这一标准背后的逻辑在于,当前允许上路的辅助驾驶系统(L2级)仅能完成部分操作,驾驶员仍需全程监控并随时接管。换言之,开启辅助驾驶的车辆,本质上仍是“人开车”。

更深层的矛盾源于车企宣传与法律现实的割裂。此前,部分车企为营销需要,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导致消费者误以为可完全脱手。宁波孙某案中,当事人甚至因过度信任辅助驾驶在高速上打瞌睡,最终追尾前车酿成事故,被判拘役三个月。专家指出,这种宣传模糊了技术边界,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误导。

男子酒后开自动驾驶上高速被查,辅助驾驶能否成为“免罪金牌”?

这两起案件暴露了智能驾驶时代的三大困境:62%的消费者误认为L2级辅助驾驶可实现“脱手驾驶”,而实际法律要求驾驶员双手不得离开方向盘超10秒;车企将事故责任推给用户,用户则以“自动驾驶”为由抗辩,形成恶性循环;如何证明驾驶员在辅助驾驶启用期间未有效监控车辆,成为取证难点。

对此,深圳市已率先立法明确:L3级以下自动驾驶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车企仅对系统缺陷导致的故障负责。这一规定或将倒逼车企收敛夸大宣传,同时促使公众重新审视技术边界。

事件引发网友激烈讨论。一部分人嘲讽张某“又菜又爱玩”:“以为买了特斯拉就能酒驾,结果喜提刑拘大礼包”;另一派则共情车企宣传误导:“买的时候销售说能自动驾驶,出事却说用户全责,这不是双标?”。更有技术爱好者犀利指出:“L2系统在直线巡航时表现稳定,但遇到收费站等复杂场景必然‘宕机’,醉酒者根本无力接管”。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明指出,公众需明确“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酒驾入刑标准不会因技术进步而改变24。车企更应承担社会责任,在销售环节明确告知功能限制,避免“技术赋能”沦为“犯罪帮凶”。

张某的案例看似荒诞,实则是智能驾驶普及期的必然阵痛。当技术光环褪去,我们终将认清:再先进的系统也无法替代人类对规则与生命的敬畏。或许正如网友所言:“与其幻想用自动驾驶逃避酒驾,不如老老实实叫代驾——毕竟方向盘能托管,法律不会。”

这场闹剧的终极启示,或许在于重新定义人与技术的关系:技术应是安全的助力,而非侥幸的借口。当每一脚油门都连着责任,每一次“放手”都需掂量后果,真正的智慧驾驶时代才算真正到来。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0691.html

(0)
每日电讯网的头像每日电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下午3:41
下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下午3:46

相关推荐

  • 中俄积极协商推进中国货船救援工作 搁浅货船的船员身体状况良好

      2025年3月30日,中国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馆消息,中俄双方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搁浅于俄罗斯萨哈林岛附近海域的中国货船安洋-2号的救援工作。此次搁浅事件发生于2月9日凌晨,由于遭遇强风暴,安洋-2号在涅韦尔斯克港附近海域搁浅,船上搭载约50吨柴油和700吨重油。   根据最新进展,中俄双方已就救援方案达成原则共识,包括驳油方式、船上人员安置及补给、俄…

    2025年3月31日
    1200
  • 乌军对库尔斯克州的袭击,导致191 名平民付出生命代价

    在俄乌冲突持续胶着的大背景下,库尔斯克州近来成为冲突的焦点地区,遭遇乌军的袭击后,其境内平民伤亡惨重的状况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俄罗斯侦查委员会透露,乌军对库尔斯克州的袭击已致使 191 名平民丧生,372 人受伤,其中还包括 17 名未成年人,并且有 4.9 万人被认定为刑事案件受害者,民用基础设施也遭受了严重损毁与破坏。 这场袭击事件的规模与影响在冲突历…

    2025年4月24日
    700
  • 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医药研究的国际认可再添新页

      2025年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2025年度院士和外籍院士的增选名单,共有120名院士和30名外籍院士获此殊荣。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教授屠呦呦因其在青蒿素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成功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屠呦呦个人科研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中医药研究领域在国际科学界取得的重要突破。   屠呦呦教授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2…

    2025年4月30日
    800
  • 巴防长:印巴两国或会爆发全面战争,国际社会呼吁克制

      2025年4月25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警告称,由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近期发生的枪击事件,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紧张局势可能升级为全面战争。这一警告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据报道,4月22日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枪击事件导致至少25人丧生、多人受伤,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为幕后黑手。巴基斯坦方面表示,将对印度采取同等回击,并强调任何攻击都会引发…

    2025年4月26日
    700
  • 韩“国家学者”1号人物 赴中国任职,中韩科研合作迎来新契机

      随着国际科技竞争的加剧,中国凭借优厚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顶尖科学家。近日,韩国国家学者第1、2号人物——碳纳米材料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李永熙教授和理论物理学家李淇明教授相继赴中国任职,这标志着中韩两国在科研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李永熙教授是碳纳米材料领域的国际权威,他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然而…

    2025年4月26日
    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