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整改复耕”:为何竹林砍了,地却荒了?

赤水市是贵州省竹资源第一大县,有“中国竹都”之称。为贯彻落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求,赤水市从2023年开始推进流出耕地恢复整改工作。但前不久,赤水市多位村民反映,有不少整改地块已撂荒闲置。

近期,总台记者实地走访赤水市多个乡镇村组发现,一些整改时被伐掉的竹林重新长出了新竹;有的地块种了玉米,但因缺乏水源收成甚微……整改为何没能实现恢复耕种的初衷?如何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遇到的难题?

砍了竹林却荒了耕地,有村里一半已整改地块撂荒

记者来到赤水市葫市镇葫市村一处已整改地块,该地块周围是漫山遍野的竹林。村民赵泽健(化名)表示,自家耕地就位于这片竹林间,以前地里也是竹子,后来按要求全部砍掉,现在地却基本撂荒。“地里种上了苞谷,但水源不好,不出粮食。我们生产队都像这样砍掉了,地现在是荒的。”

葫市镇葫市村一处已整改地块,砍掉竹林后目前已撂荒。

葫市村另一位村民称,多年前,家中几亩梯田的部分地块改栽竹子,现在已按政策要求整改复耕,但已整改的耕地上又长出了新竹苗。

记者还实地走访了葫市镇天堂村、高竹村,复兴镇凯旋村,两河口镇大坝村等多个乡镇村组,均存类似问题。

复兴镇仁友村党支部书记苏方洪介绍,他们村在2024年根据上级下发的疑似耕地流出图斑需整改47处共六七十亩耕地,目前撂荒的约有一半。“今年群众还种了一部分,全部种的话就只种了一半左右,撂荒的都是没有劳动力了,集体也耕种不了那么多。”苏方洪说。

除受外出务工人员多,村里缺乏劳动力的影响外,砍掉竹林整改复耕后,缺乏水源、道路不通等耕种条件不完备,耕种成本较高也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甚至有村民无法理解,根据疑似耕地图斑,有的整改地块位于山林间,按要求只需整改其中一小块,而周围还都是大片竹林。一位村民表示,当地人把这一现象称为“开天窗”,这种情况即使耕种也无济于事。

村民反映所谓整改只砍竹子,后续地块撂荒没有收成

村民算了笔经济账,目前一吨竹子的市价约为500元,一些家庭每年仅靠砍竹子或卖竹笋,能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把竹子砍掉但又没人耕种,种了庄稼又都死了,没有收成。”

葫市镇天堂村一农户耕地上种出的玉米

此外,当地推进“整改复耕”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让群众不解,起码并未进行充分的政策宣讲。“政策下来三天左右必须完成,带了一点强制性的意思”,村民谭先生表示。

“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两河口镇大坝村三组一村民表示,自己前一天才刚接到通知,次日家中房前屋后的竹子就全部被砍掉了。

复兴镇凯旋村多位村民称,所谓整改只是把地面上的竹子砍了,但竹根没有用挖机铲掉,后续是否复耕并无监管或配套措施。

2024年6月,赤水市耕地流出整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耕地流出整改相关工作情况的通报》中提到:整改推进缓慢,工作进度严重滞后;部分乡镇包保责任仍流于形式;政策研究不足,拿不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宣传发动不够,导致整改工作推进被动。

贵州省赤水市2023年启动推进整改复耕,主要依据是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严肃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地理和农业生产条件,切实加强政策引导和解释工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稳妥审慎处理、有序组织实施,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赤水市长沙镇长沙村,一农户家几个月前刚被砍掉的竹林。

相关部门回应:已整改地块撂荒情况存在,将整改

4月10日,赤水市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表示,全市已整改地块撂荒的情况确实存在,主要是后期管护的问题,特别是“开天窗”的情况要尽量避免。“因为才实施两年,可能有些政策还不成熟。我们也在反映这个问题,有些是基层无法解决的。”

赤水市多位乡镇干部对记者表示,栽竹子和种粮食在当地产出效益悬殊,群众恢复耕种的积极性不高。整改复耕的时间紧、任务重,宣传发动群众的难度大,这是基层干部反映最多的问题。

已整改地撂荒现状

据介绍,上级有关部门多在当年11月下达耕地疑似流出图斑的整改任务,次年1月就要完成整改,否则可能会面临追责风险。

有乡镇干部介绍,“整改一亩地大概需要1600~2000元的成本才能够做得下来。如果还要完善水利、通机耕道等,投入的经费会更大。尤其是山区,整改以后怎么办?也不可能让它长时间撂荒。但是没有人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4月20日,记者了解到,当地已开始着手解决“整改复耕”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赤水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葛小彬表示,他们正在和林业部门积极对接,对涉及“开天窗”的整改地块进行异地补划。此外,也在积极争取项目,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我们对‘开天窗’的地块进行规划调整,把耕地换到山下,把林地换到山上。现在也在搞旱改水的项目,给已整改地块建水池、铺管网。今年要向上争取更多项目来搞旱地改水田”,葛小彬说。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何可认为,一些地方在政策执行中陷入“有任务无能力、有政策无配套”的困境,最终只能流于形式应付考核。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孔祥斌建议,地方政府要增强部门协同破解难题。此外,要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赋能农村土地,尤其要多措并举来调动村集体落实复耕政策的主观能动性。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7975.html

(0)
每日电讯网的头像每日电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1日

相关推荐

  • “五一”第三天郑州铁路局预计发送旅客76万人

    5月3日,五一假期第三天,记者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郑州局”)了解到,国铁集团郑州局管内客流以中短途周边游为主,所属各大火车站客流持续高位运行,预计发送旅客76万人。 本文图片 郭金旺 摄 为有效应对客流高峰,国铁集团郑州局科学统筹运力资源投放,在启用高峰线的基础上,按照“一日一图”动态优化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增加热门方向运能席位,计…

    2025年5月3日
    400
  • “千禾0、壹号土”商标之外,我们发现了更多“心机标”

    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名为“壹号土猪肉”的食品,实际上,“壹号土”只是该公司的注册商标。 这与此前“千禾0”酱油的“千禾0”商标一样,被指打着擦边式的误导营销。然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玩弄“文字游戏”的商标其实普遍存在。 比如,“山里来的土”鸡蛋、“0添加西”梅,“只有水盐和面粉,其他没了”调味品,“零蔗糖”冰…

    2025年3月28日
    1800
  • 豫警好榜样丨张伟:穿警服的“孩子王”

    大象新闻记者 魏刘涛 为传播河南公安正能量,展示好形象,河南公安开展“豫警好榜样”学习宣传活动。他们中,有的扎根社区解民忧,有的直面险境护平安,有的创新治理促发展……榜样汇聚,星火成炬,照亮每一寸土地。看,谁是你心中的豫警好榜样?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张校长好!” “同学们好!” 在安阳市第六十六中学,…

    2025年4月27日
    900
  • 苹果CEO库克缘何到访浙大:双方联办应用创新大赛已十年

    3月26日,此前在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的苹果公司CEO库克出现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与年轻人互动、合影。 浙大官方公众号当晚发布消息,第十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在紫金港校区启动,浙大党委书记任少波与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出席启动会。 据介绍,浙大与苹果公司联合承办这一赛事已有十年,累计辐射师生超过…

    2025年3月27日
    3300
  • 下达专项资金、党政主官田间调研……全国多地力保夏粮稳收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 近日,河南、安徽、江苏等多地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夏粮丰收。当前正值小麦生长关键期,各地纷纷加大工作力度,应对旱情等挑战,确保夏粮生产稳定。 素有 “中原粮仓” 美誉的河南省,对小麦抗旱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不久前,河南省财政紧急下达资金5000万元,支持各地迅速开展抗旱浇麦、保粮稳产工作。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省财…

    2025年5月3日
    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