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每日幸运签#
5月,上汽大众ID.4 X聪明款以“限时一口价13.99万起”的标语,杀回新能源战场。这款曾被标榜为“20万级品质”的合资纯电SUV,如今价格直逼自主品牌,却因配置微调引发热议——是诚意让利,还是暗藏玄机?
ID.4 X聪明款的降价并非孤例。早在2024年初,大众ID.系列就因销量压力频繁调价,甚至被曝出“员工价6折购车”传闻。如今13.99万的起售价,比两年前降了近6万元,背后是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赛道的集体挣扎。数据显示,2024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超60%,而合资品牌仅3%,大众虽稳坐合资头把交椅,但面对比亚迪元PLUS等“卷王”,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打价格战。
不过,降价伴随着配置调整:薄荷绿车漆消失、AR-HUD和座椅通风等选装功能被砍,入门款仅剩星耀白等三款颜色。对此,有人调侃“砍掉绿色是怕车主被当成网约车”,也有人理解“羊毛出在羊身上,降价总要减配。
这场降价博弈中,大众试图用“精准刀法”平衡成本与吸引力。基础款续航425公里,高配版601公里,后置电机动力参数未变,但砍掉部分选装配置,既降低入门门槛,又引导消费者加钱升级。与此同时,赠送的4000 ID.豆可兑换充电权益或智能配置,叠加0首付、60期免息等金融方案,试图用“花式福利”淡化减配争议。
然而,评论区不乏质疑声:“13.99万买425公里续航,隔壁比亚迪都能跑500公里了”“砍掉座椅通风,夏天开车后背要湿透”。也有务实派认为:“合资品牌品控更稳,这价格还要啥自行车?”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大众的降价策略是“被动中的主动”——既为应对自主品牌挤压,也为清库存、腾产能给后续车型。但长期低价可能伤害品牌溢价,尤其当消费者发现“减配”后,易引发信任危机。一位匿名分析师直言:“合资电车若只剩价格牌,迟早沦为‘高级代工厂’。”
ID.4 X曾以“德系操控”“L2级智驾”为卖点,但在智能化体验上仍落后于新势力810。如今降价虽拉拢了价格敏感型用户,却难掩其在车机流畅度、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短板。
ID.4 X聪明款的降价,折射出合资品牌转型的阵痛:既要维护燃油车时代的品牌光环,又要在新能源赛道重新证明自己。这场“以价换量”的豪赌,短期或能提振销量,但若无法在核心技术、用户体验上突破,恐难逃“降价—减配—品牌贬值”的恶性循环。而对于消费者,13.99万的ID.4 X或许是一次捡漏机会,但选择前不妨多问一句:你要的是一台便宜的合资电车,还是一台真正聪明的电动车?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