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购物体验的追求,同时提升用户忠诚度和平台粘性,京东于2015年10月重磅推出了京东PLUS会员服务。这一创新性举措,旨在为用户提供一系列专属的优质服务与权益,涵盖购物优惠、专属客服、生活特权等多个维度,让用户在购物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便利与实惠。
自推出以来,京东PLUS会员凭借其丰富的权益和卓越的服务,迅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与认可。截至2024年年底,京东PLUS会员在籍会员数量已飙升至3400万,成为电商领域规模最大的付费会员体系之一。
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不仅彰显了京东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的服务能力,更反映出消费者对于高品质购物体验的强烈需求和高度认可。京东PLUS会员已然成为电商会员领域的佼佼者,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为用户和商家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杀熟”疑云:被曝光的价格双标
然而,在这片辉煌的发展图景之下,近年来,京东PLUS会员却陷入了“杀熟”的舆论漩涡之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曾经备受会员信赖的权益体系,如今却被质疑成为区别对待用户的工具,这无疑给京东PLUS会员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截止目前,在黑猫投诉上关于京东PLUS会员的问题就有30982起。众多消费者纷纷在网络平台上投诉,称自己作为京东PLUS会员,不仅未能享受到应有的专属优惠,反而在购买某些商品时,价格比非会员还要高昂,这种价格双标的现象,让消费者感到被欺骗和背叛,对京东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
一位小红书长期购买京东plus会员卡的用户发现,自己买到的东西价格远远高于会员,怀疑被大数据“杀熟”了,成了大怨种。就以凡士林身体乳为例,京东PLUS会员价到手49.2元,而非会员价到手是41.9元,仅仅是会员价的85%,非会员的价格是会员价的85折?
无独有偶,还有一位普通的京东PLUS会员,也意外撞破了这看似美好的会员体系背后的“秘密”。他表示自己在京东购置一款相同配置的手机时,发现使用京东PLUS会员的账号,比没有京东PLUS会员的价格贵了247元,还奉劝消费者买大件之前还是多拿几个账号对比价格,能少一个伤心人。
与此同时,在促销活动参与资格上,杀熟现象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去年的“618”大促期间,不少 PLUS 会员满心欢喜地想要抢购某热门家电,可每次点击购买,页面都会无情地弹出“销售火爆,请关注其他活动或商品”的提示。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普通用户却能轻松下单购买,仿佛PLUS会员的身份成了一种阻碍,被排除在了这场购物狂欢之外。这种差别对待,就像一把尖锐的匕首,刺痛了会员们的心,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失望。
类似的投诉案例在网络上数不胜数,这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北京消协发布的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受访者认为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近七成受访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大数据“杀熟”问题已然成为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网络外卖等消费领域的“顽疾”,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投诉,就像一把把尖锐的剑,直直刺向京东PLUS会员所谓的“优惠承诺”,让人们对京东会员体系的信任大厦,开始摇摇欲坠,也让“京东PLUS会员杀熟”这个话题,迅速成为舆论的风暴眼。
利益诱惑下的“杀熟”
京东PLUS会员“杀熟”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首先其根源在于利益的诱惑和技术的滥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商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能力。然而,部分平台却将这些先进技术用于不正当的商业目的,通过对消费者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对消费者的精准画像和细分,从而实施“杀熟”策略,以谋取更高的利润。
它们就像一对神奇的翅膀,让电商平台能够在商业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实现了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等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功能。然而,技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当它被过度利用,甚至被滥用时,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大数据“杀熟”就是其中之一。
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看,电商平台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平台往往会采取各种营销策略。而大数据的出现,就像一把“双刃剑”,为企业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一些电商平台逐渐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商业的本质和道德的底线。京东 PLUS 会员杀熟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算法技术,对用户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分析,然后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制定了差异化的价格策略。
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为平台带来更多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一种严重的道德滑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此外,消费者维权难和监管不完善也是导致“杀熟”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由于“杀熟”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即使发现了也很难收集到有效的证据。同时,目前我国在大数据“杀熟”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也相对较弱,这使得部分电商平台有恃无恐,敢于公然实施“杀熟”行为。
京东PLUS会员“杀熟”行为,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给消费者、企业自身以及整个行业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对于消费者而言,“杀熟”行为无疑是对其权益的公然践踏。它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支付更高的价格,遭受经济损失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也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杀熟”行为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利润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一种自毁长城的短视行为。它严重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形象,导致用户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 。一旦消费者发现自己被“杀熟”,他们往往会对企业产生强烈的不满和抵触情绪,从而选择离开该平台,转向其他竞争对手。这种信任的丧失,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他为了追求自由和飞翔的快感,不顾父亲的警告,过于靠近太阳,最终导致翅膀上的蜡融化,坠入大海。电商平台如果不能坚守道德底线,过度依赖技术进行不正当的商业行为,也必将面临用户的唾弃和市场的惩罚。
此外,“杀熟”行为还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当“杀熟”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其他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可能会被迫效仿,从而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沼。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削弱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阻碍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守护权益,共筑健康电商未来
京东 PLUS 会员杀熟事件,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引发了消费者对整个电商行业的信任危机。
在这个信息传播飞速的时代,消费者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通过各种社交平台、网络论坛紧密相连,分享着自己的购物经历和感受。一旦某个平台出现负面事件,就会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有效遏制“杀熟”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监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监管执法力度。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杀熟”行为的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为监管执法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平台数据使用和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 “杀熟”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同时,电商企业也应加强自律,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诚信经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只有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市场和口碑。要加强对自身数据使用和营销策略的规范管理,杜绝“杀熟”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电商市场环境。
消费者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一旦发现“杀熟”行为,要勇敢地站出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向相关部门举报不良商家,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电商消费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消费者权益,为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只有这样,电商行业才能在诚信、公平的轨道上稳健前行,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与价值。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