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牢狱倒计时,一名服刑人员的期待与惶恐

39岁的张怡坐在上海市女子监狱的谈话室里,这是她服刑的第十年。她即将走出高墙,面对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服刑期间,张怡父母相继离世。在高墙内的3000多个日夜,是一场与自我、与过往的漫长抗争。

如今,即将重获自由,张怡既期待又惶恐。她怕自己跟不上社会,怕再次受到诱惑,怕辜负这十年的改造。出狱后,她想先打工攒钱,再回乡下养鸡。

张怡在上海女子监狱服刑。 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摄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2015年冬天,张怡因违法犯罪被判十年有期徒刑。入监后,她要接受新入监的全面抄身和失去自由的集体生活。

入狱第一天清抄,她接收到监狱民警指令,将所有衣物交给警官检查,自己抱着头蹲下,“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成了囚犯。”张怡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一年后,她从新收监区转入中期服刑所在监区。个别谈话中警官感受到她的悲观,对她特别关注。“最初的半年,每天都想一了百了算了。”张怡回忆,夜深人静,她就盯着监室的窗户,幻想撬开玻璃跳下去,但严格的监管下,她没有轻生的机会。

最刺痛张怡的是家人。2017年,尚在服刑的张怡见到了从家乡贵州赶来的父亲,父亲话不多,只是一味隔着玻璃看着她,未告知女儿自己已是癌症晚期的消息。这是张怡入狱后父女第一次相见,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一个月后,父亲离世,张怡深陷自责:“如果我在外面,也许能早点发现他生病。”

在服刑期间,父母因病相继离世,只能由妹妹和姐姐为张怡购置生活用品,妹妹每次通话都叮嘱张怡,“照顾好自己”。提及父母,她声音哽咽,“刑满释放那天,最想做的是去看父母,跪在父母坟前忏悔。”

调节心态,好好改造

入狱后,张怡总感觉耳边有人低声说话,她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幻觉。同监室的其他服刑人员开导她:“你可以找民警聊聊,只要你想改,就有机会。”她也发现,警官和她入狱前想象的冰冷粗暴截然不同。

张怡回忆,当时她鼓起勇气对当时的主管民警周警官说,“父母频繁闯入梦里责备我、质问我,醒来后只剩下负罪感,闭上眼就会浮现从前在家里,因一句气话对父亲冷战,或是在父母身边撒娇。”

周警官回忆,那时张怡状况很差,经常乱吼,所以时常找她谈话,希望她尽快调节心态走出来,再发展下去可能要安排诊疗,“在心理辅导民警的帮助下,张怡逐渐走出阴霾。我们还让她参加了监狱的艺术矫治,在自编自导的话剧《重生记》中演绎重生的自己。”

张怡只有小学文凭,在监狱有很多现实的困境需要解决。写改造材料时连字都认不全,要靠同监室服刑人员和警官帮忙指导。周警官说,当时监区让文化程度较高的服刑人员帮她修改,还安排了文化课,进修改造提高认知,减少再犯罪率。

在监狱教育中,张怡重拾课本,从扫盲班开始,一步步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我最喜欢数学课,学会了小数点和进位,至少能把账算清楚了。”她说,在监狱职业技能培训中,她选择了养殖技术,“出去后想养些土鸡,踏踏实实过日子。”

在参加监狱劳动技能培训时,张怡的进步被警官看在眼里,为了鼓励她,警官让她系统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从那时起,张怡每周都会收到一份详细任务清单,学习内容涵盖劳动流程、物品管理、统筹安排等。张怡还自己列了详细的计划,从收发物品到辅料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准无误。

“我不允许自己出错,哪怕是弹簧这样的小零件,我都会用小本子详细记录。”张怡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物料名称、数量等记录,“劳动工具、易耗品,我都会特别标注,确保每一笔数量都清清楚楚。”

后来,她被安排现场协助。当时有不少服刑人员劳动技能掌握不足,周警官对她说:“你试试多观察,找出问题,帮助她们。”于是,张怡一有空就去了解每个人的操作习惯,发现问题所在,然后手把手教。有人失去耐心不愿意学习,她就耐心开导。

“慢慢地,以前好逸恶劳的一些习性都改掉了。”张怡语气里带着些许自豪。

即将出狱,憧憬又惶恐

如今,张怡即将刑满释放。在上海市女子监狱,剩余刑期在3个月以内的服刑人员会被安排集中参加出监教育,以便更好地回归社会。

如何让临释人员认识社会、定位自己,是出监教育的核心课题。出监监组的夏警官说,监狱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合格的、称职的社会人。出监教育中,会建立模拟的小社会,这是让临释人员适应社会的第一步,加速变化的社会将会让她们在心理预期、回归家庭、谋生就业等多方面出现困境,监狱旨在帮助她们克服出监焦虑,并协同社会力量一起帮助她们回归。

如今,张怡和即将刑满释放的其他服刑人员,一起接受出监教育。

在监室内的卫生间,张怡反复踏上那一两层的台阶上下走步练习,这是她在狭小空间里对抗焦虑的“特效药”,有时还带动房间其他服刑人员一起跳健身操。

和张怡同监室的陈芳4月中旬出狱。按照惯例,出狱前一日,服刑人员可以享受特别沐浴时间,她们会格外郑重对待这次沐浴,这意味着重头开始。她们会互相道别,但是不说再见,而是说“希望我们永不相见”。

物品方面,陈芳出狱前向警官申请,把自己剩余的生活物资,比如纸巾、盆等送给监室其他人。出狱当天陈芳还最后一次整理了床铺。张怡看到同监舍的床铺空出来,会心生羡慕。

如今张怡也临近出狱,监狱民警反复叮嘱她要明辨是非。负责帮教的监狱民警坦言:“张怡最初害怕面对社会,甚至想永远躲在乡下,但通过反复谈心,她逐渐树立信心。”

面对即将回归的社会,张怡既憧憬又惶恐。她不知道如何用手机支付、打车,甚至担心找不到回家的路。即使妹妹会到监狱门口接她,教她使用智能手机,但她仍焦虑:“别人十年都在进步,我好像被时间丢下了。”

她想象过出狱后的生活,但不知是否能够顺利重启人生。她想先打工攒钱,再回乡下养鸡,靠自己的双手谋生,弥补对家人的亏欠。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6239.html

(0)
每日电讯网的头像每日电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5月18日

相关推荐

  • 共促全球科技创新合作!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3月27日开幕。 今年论坛年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5大板块、128场活动,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会嘉宾将共议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 本届论坛年会将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6G、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设置10…

    2025年3月27日
    3200
  • 河北衡水中学再换校长

    郭春雨 澎湃新闻获悉,此前担任河北衡水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的郭春雨,已于近期接替王建勇担任衡水中学校长。 郭春雨,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79年6月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早前还曾任衡水中学教学执行校长、教务处主任等职,2019年9月被人社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22年以来,衡水中学已两换校长。 其中,出生于1974年的郗会锁于2018年出…

    2025年4月18日
    1700
  • “水运江苏”“航运浙江”,江浙两省为何都在发力内河航运?

    5月10日,货船在位于京杭大运河淮安段的淮安港装货(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发 (徐昌政 摄) 同处江南水乡的浙江和江苏,相继发力内河航运。 日前,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对该省的“航运浙江”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根据《实施意见》,浙江将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特色优势,到2030年,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全面…

    2025年5月14日
    2000
  • 著名军旅作家、文艺评论家周政保逝世,享年77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著名军旅作家、文艺评论家周政保,于5月7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周政保,男,1948年5月出生,江苏常熟人,中共党员。1965年赴新疆塔里木地区,曾担任农场农工、报社记者及财贸干部。1975年进入新疆大学中文系学习,1980年获得硕士学位,为其后续文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 1980年入伍后,周政保历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创…

    2025年5月11日
    1000
  • 病理学家、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谷伯起逝世,享年96岁

    4月2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官方渠道获悉,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教授、原病理解剖教研室副主任谷伯起,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29日7时22分在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6岁。 谷伯起 本文图均为“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微信公众号 图 我国著名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谷伯起(1928.12.3-2025.3.29)生于医学世家,其父谷镜汧教授是我国现代病理学奠基人、…

    2025年4月2日
    1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