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鑫燚
出品:具身研习社
当人形机器人不知疲惫地穿梭在工厂流水线,精准完成高精度上下料作业时,它的伙伴正游刃有余地在门店、舞台和众人打招呼进行亲密互动。一个进厂打工、一个在商业场景上班,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位,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小麦”。
“小麦”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旗下的人形机器人,5月15日,魔法原子宣布完成数亿元新一轮战略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战略产业资本禾创致远、芯联资本,财务投资人华映资本、晓池资本、元禾厚望,老股东追创创投和翼朴基金持续追加投资。
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具身智能核心技术迭代研发,VLA模型搭建,加速推动机器人在工业、商业场景落地。
当“小麦”落地的轨迹在工业产线与商业空间交织成网,其暗藏着一条看似朴素的理念:让人形机器人在物理世界真正“用起来”。
正如吴长征所言,人形机器人唯有实现“有用、好用、有人用”,才能真正释放新质生产力价值,在落地场景中挖掘出可持续的商业潜力,让机器人真正在千行百业落地应用。
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的过程中,魔法原子展现出开放的产业生态思维:既扎根实验室进行底层技术攻关掌握全栈自研技术,更积极投身于真实场景挖掘并满足场景需求,还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深度联动,形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双向赋能,加速推动生产关系重构。
这种务实而开放的发展策略,为人形机器人从 “实验室样品” 向 “产业级产品”的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落地千行百业
最快实现商业闭环
广交会期间,魔法原子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商业化案例。
在广交会现场,魔法原子上演了一场人形机器人“自己卖自己”的商业运用能力,吸引了诸多企业方驻足。“开展首日我们就收到了多家企业的批量化采购意向。”魔法原子销售总监田罡表示。广交会期间,魔法原子凭借“现场签约+意向采购”双轮驱动模式,累计建联超上千家专业客户,覆盖工业制造、电子家电、智能教育等多个领域。
此外,魔法原子还与无锡市政府签署采购协议,并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梁溪区、梁溪科技城方面明确首批采购意向,计划购买数十台魔法原子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双方预计将在未来实现面向无锡地区企业及商业空间的万台级销售目标。
纷至沓来的订单,是魔法原子坚守“从应用场景出发”的必然回响。这一阶段性成果,不仅是其商业化效能的有力彰显,更标志着其以场景为锚点的发展脉络,在市场检验中迸发出强劲的商业生命力。
“场景导向”下,“小麦”的身影频繁在工业和商业场景中出现。早在去年,“小麦”就已成为国内最早完成人形机器人多机协作技术验证的团队之一。“成群结队”地进驻工厂产线展开训练作业,在追觅科技智能工厂实践上下料、质检、搬运、装箱等工序;在南京德基广场追觅旗舰店门店开业活动上,小麦就曾负责迎宾工作、剪彩礼仪工作;正式营业后,小麦还在该门店担任导购、售货员;两会期间,“小麦”化身“苏小麦”,加入江苏广电新闻报道团队,身兼主播、记者数职。
从工业柔性制造到商业引流、导购再到广播电视文娱,“小麦”已经完成多类场景验证,在实际落地中发挥新质生产力应用价值。
为了让“小麦”进一步打开“场景朋友圈”,在更多场景中用起来,魔法原子于3月发起了“千景共创计划”,将拓展1000个合作伙伴,打1000个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场景。目前,“千景共创计划”已吸引20余家来自汽车产业链、半导体、3C电子、医疗、核化等领域的头部企业参与。
“千景共创计划”绝非是简单的场景数量扩张,其价值也不单单是以“应用”为收尾。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多种真实场景所暴露出的通用性诉求,反推技术基准线,以结果为导向精准制定研发方向,以“场景+技术基准线”的方式,为规模化量产提供技术标尺,缩短人形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落地路径。
当技术突破与场景需求形成共振,魔法原子不仅领先行业半个身位率先打通商业闭环,更是为行业树立了一个可复制的标杆。
以技术为矛
敲开场景大门
支撑魔法原子在千行百业实现场景渗透的核心动能,源自于其 “大脑+小脑+本体”全栈自研体系的深厚技术积淀。
魔法原子创新性地融合动作专家系统与多模态大模型,构建了通用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基于动作专家模型的“快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环境变化,保障机器人各个部位快速适应环境;多模态大模型的“慢系统”则负责理解复杂环境,并规划长期任务。快慢配合下,使得人形机器人既具备实时快速反应能力,又具备胜任复杂任务长序列能力,为人形机器人在真实场景应用中提供技术底座,也赋予了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理解和长序列任务自主规划等方面的能力。
“本体”层面,魔法原子硬件自研率高达90%,覆盖关节模组、灵巧手、减速器、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以人形机器人关键动力单元核心关节模组为例,魔法原子已经自研了谐波关节模组、直线关节模组、行星关节模组的相应系列化产品,覆盖了多类型的尺寸和扭矩。
优越的本体结构为人形机器人提供走出实验室提供灵活、稳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末端执行器“灵巧手”的自研,又为人形机器人增加了精细化操作能力的优势。
魔法原子今年2月推出的第一代自研灵巧手MagicHand S01兼具高灵活性、高负载和高可靠性,MagicHand S01单手具备11个自由度,不仅能够自主实现抓、握等常见动作,还能完成双指操作等精细灵巧动作,能丝滑地进行“打螺丝”等真实作业;5公斤的负载能力,在工作环境中,可使“小麦”双臂搬运负重最高可达20公斤,适配搬运、装配、检测等多种作业场景。
得益于全自研的优势,MagicHand S01的灵巧手通信接口能与“小麦”做到无缝连接,高达100Hz的控制频率能实现与机器人无延时的同步控制,将人形机器人本体大脑和小脑的控制、操作指令精准执行。
如果说全栈自研为魔法原子筑牢了技术壁垒,那自有产线则为在其壁垒之下又修建了一条护城河。
依托于自有产线,魔法原子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生产的全链条闭环能力。该能力加持下,不仅加强了魔法原子自研硬件的高度适配性和工程稳定性,还降低了制造成本与集成复杂度,为机器人规模化部署奠定了基础。将技术主动权牢牢把控在手中,也为其规模化量产增加了底气。
目前魔法原子正稳步推进量产计划,基于销售及合作伙伴的市场需求,启动400台人形机器人生产,并于2025年陆续部署在真实应用场景中。预计今年内,魔法原子将率先在追觅生态内实现产品交付与商业闭环,并推动标准化产品在汽车零部件加工、危化品化验等更多行业场景加速落地。
产业协同发展
加速“千家万户时代”到来
得益于魔法原子在技术壁垒与商业化能力的双重领先优势,其赢得了产业资本的深度认可与战略垂青。
产业投资方的加持下,魔法原子正在编织更广阔的产业协同网络。
以和追觅科技的战略合作为例,一方面,通过追觅供应链体系的深度协同,双方构建采购、生产资源协同共享机制,实现核心零部件成本优化与整机生产效率跃升,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筑牢成本控制壁垒;
另一方面,借势追觅在品牌矩阵构建与全渠道生态布局,魔法原子得以快速触达工业制造、商业零售等多元场景终端,为产品场景化落地赋予了多元化的新动能。
此外,针对人形机器人落地关键桎梏“数据难”,魔法原子通过与追觅科技合作,选择以“金字塔尖”真机数据集为突破,借助熟练工人持续采集生产环境中的真实数据,积累数百万条高价值训练样本。这些数据真正让人形机器人从“能理解”进化到“能行动”。
除了追觅科技外,随着本轮融资引入多家产业资本,魔法原子将与诸多行业龙头,包括芯联集成,全球光模块龙头公司等展开深入合作。例如,魔法原子将与芯联集成合作探索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链,尤其高集成电驱控芯片的相关开发。
魔法原子以 “全栈自研技术底座+自有产线制造闭环+场景化应用”的三重优势,蹚出了一条“从样品到商品”的落地路径。
未来随着和产业投资方的深度协同,将加速魔法原子在更多场景中应用的脚步,推动行业实现从局部验证到大规模应用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具身智能产业的健康成长与价值落地。
当“小麦”们开始在真实场景中创造新质生产力价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突围,更是整个产业迈向“千家万户时代”的关键一步。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