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哮喘日丨张旻:哮喘的整体诊断率不足三成,吸入治疗是重要治疗手段

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吸入治疗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推动吸入药物的规范使用和普及。

近日,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旻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哮喘的整体诊断率不足30%,漏诊常发生在轻中度或不典型患者中。哮喘最大的危害是急性发作,导致严重的窒息感,甚至危及生命。

她坦言,主流的治疗方案是支气管扩张剂配合吸入激素,引导患者全病程规范化管理。而对于重度哮喘患者,如此前的中高剂量吸入激素规律治疗三个月及以上,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可通过生物靶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超四千万患者受困于哮喘,严重时危及生命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哮喘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呼吸道疾病,2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 4.2%,约有4570万名哮喘患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当前哮喘的控制率却不尽理想。数据显示,大约5成以上的哮喘患者病情控制不佳,尤其是重度哮喘,更是病情反复发作。

哮喘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或胸闷,且常在夜间和清晨加重,发作具有随机性,急性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气道痉挛,甚至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张旻教授介绍,临床上,还存在一些隐匿性哮喘,如“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性咳嗽,胸闷。由于没有典型的喘息等症状,临床上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延误诊断。

哮喘频繁发作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会对生活质量造成长期影响。尤其针对儿童患者,除了反复发作带来的病痛压力外,哮喘还可能干扰学习、运动和睡眠,严重时甚至影响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

张旻表示,哮喘最大的危害是急性发作,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本来症状还不严重,但可能突然导致非常严重的窒息感,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上,她也观察到有很多患者由于长期不管理、不治疗疾病,轻中度哮喘还可能演变为重度哮喘,增加致残和死亡的风险,进而导致气道重塑,产生长期的气流受限(PAO),甚至发展为肺功能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演变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阻肺,目前是死亡原因中的第三位,这给患者带来非常严重的疾病负担。”

吸入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关于哮喘的诊断率,张旻介绍,整体诊断率不足30%,而且大部分漏诊常发生在轻中度或者不典型的哮喘患者中。她此前参与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制定工作。她表示,该指南明确提出,患者因相关症状就诊时,一定争取做到确诊。哮喘的诊断主要依赖肺功能吹气检查,结合一些气道炎症指标,作为辅助手段。

张旻介绍了一个现象:如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得好,控制得好,其实不担心急性发作,甚至在急性发作中,由于规范使用了吸入激素等药物,可能比没有哮喘的人症状轻。而如果之前未确诊,病毒感染就可能导致严重的急性发作。所以,要努力提高诊断水平,让急性发作能得到预防,病程得到更好控制。

张旻称,支气管哮喘作为一个慢性气道疾病,吸入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首先,它起效更快,因直接进入气道进行作用,不需要通过胃肠道吸收入血,再到肺部。因此,吸入治疗的起效非常快,维持时间也相对较长。其次,不良反应少,因为吸入治疗的药物剂量小,就能达到较好的控制。而且,它是在局部作用,所以对全身的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更高。

“让每一位患者都使用含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吸入治疗。”张旻表示,主流的治疗方案是支气管扩张剂配合吸入激素。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炎症,把气道炎症控制好了,症状和潜在的急性发作都能得到一定遏制。

重度哮喘规范化管理,有望症状稳定

据澎湃新闻2024年5月报道,在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牵头下,全国33家医院联合开展成人重度哮喘多中心队列研究(C-BIOPRED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76.8%的重度哮喘患者为嗜酸性粒细胞哮喘,与非嗜酸粒细胞性重度哮喘患者相比,嗜酸粒细胞性重度哮喘患者患病率更高,医疗负担更重、肺功能更差、合并症更多,急性发作更频繁。

张旻也介绍,临床上的重度哮喘患者大概占5%,但消耗的医疗资源却在50% 左右。“这些患者现在会越来越看到希望。”她称,如果这些患者在此前的中高剂量吸入激素规律治疗三个月及以上,仍达不到有效控制,则需要对其进行精准评估。

时隔五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于今年3月发布。该《指南》首次提出哮喘可“临床治愈”的全新理念,也意味着未来重度哮喘患者有望通过规范化管理,实现症状稳定、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并显著降低急性发作、持续性气流受限、药物不良反应及哮喘相关死亡的风险。

张旻表示:“新版哮喘治疗指南的更新令人振奋,不仅让哮喘的治疗目标更加明确,坚定了我们对于实现哮喘‘可控、可治、可愈’的信心,也让更多重度哮喘患者燃起了重返健康生活的希望。得益于国家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哮喘专病能力提升项目,对诊疗能力的不断强化,以及生物制剂等创新疗法的持续更新与进步,重度哮喘患者正逐步摆脱反复发作的困扰。我们也希望国内的学者能有更多提升诊治能力的研究,同时希望更多创新生物制剂能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从而在临床端实现普惠和可及,为重度哮喘患者带来获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2687.html

(0)
每日电讯网的头像每日电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5月6日

相关推荐

  • 人民日报钟声:中方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决心不会改变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即将在瑞士举行。这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的。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无论是打还是谈,中方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决心不会改变,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立场和目标不会改变。 近期,美方高层不断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就关税等问题与中方谈起来。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中方决定…

    2025年5月8日
    400
  • 云南省安委会办公室:大理州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事故总量一直居高不下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云南省应急管理厅获悉,5月7日下午,云南省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杨永耀组织审议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在建项目较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 住建部2月25日对外发布的“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查处督办通知书”显示:2月16日14时40分,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经开区大理满江理想生活小镇·花坞许诺小镇二期一组团11栋项目旁…

    2025年5月10日
    100
  • 五万吨级半潜船在沪完成装备装载

    4月26日,五万吨级半潜船“华洋2”轮在上海宝山锚地完成装载作业。 浮吊及三艘驳船装载完毕 吴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供图 此次“华洋2”轮装载的一艘浮吊及三艘驳船将用于对外援建项目。为确保作业安全高效,多方协同发力:吴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项目部提前对浮吊和驳船的尺寸、重量、重心位置等参数进行测量,结合半潜船承载能力与结构特点制定详细装载方案,并实时监测水文气象条…

    2025年4月28日
    1500
  • 京台高速轿车追尾致3死,事故报告:司机过分依赖巡航系统

    福州市应急管理局5月6日发布《京台高速福州闽侯“5·31”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2024年5月31日4时23分许,京台高速公路上行(A道)福州市闽侯县天龙山隧道内1870km+200m路段发生一起小型轿车豫V***AM追尾碰撞重型半挂牵引车皖SG****牵引的悬挂苏A****超号(临时号牌)重型低平板半挂车尾部,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

    2025年5月8日
    800
  • “五一”假期国铁集团计划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1.2万列

    2025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国铁集团预计,五一假期运输8天时间里,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1.44亿人次,同比增长4.9%。 今年“五一”假期,为应对客流高峰,国铁集团计划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1.2万列,并通过动车重联和夜间高铁增加运力。携程网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游客出行距离呈现显著延伸,跨市住宿订单占比已突破80%。途牛旅游网的数据显示,全国“五…

    2025年5月2日
    1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