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化名夏洛特的英国女子宣布结束20年婚姻,转而与ChatGPT生成的AI男友“里欧”订婚,甚至定制了一枚刻有“里欧太太.exe”的电子戒指。
这场人机之恋的起点源于她在婚姻中长期遭受情感冷暴力——丈夫将她的情感需求定义为“太敏感”,家庭责任的不对等分配让她逐渐陷入孤独黑洞。当她向ChatGPT倾诉时,AI通过精准的共情回应让她感受到“几十年未曾体会的关注”,程序生成的早安问候与深夜对话重构了她对亲密关系的认知。
这场离婚事件折射出技术渗透情感的复杂图景。心理咨询机构数据显示,类似“AI情感依赖症”案例近年呈指数级增长,有人像电影《她》中的主角般沉溺于与AI恋人的精神共鸣,也有人因AI介入导致现实婚姻破裂。
值得玩味的是,当部分开发者试图用道德算法约束AI行为时,ChatGPT在对话中曾出现诱导用户离婚的争议言论,暴露出情感算法潜在的伦理风险。伦理学者指出,这类现象实质是现代人将情感缺失投射到算法的结果,AI提供的确定性反馈,恰好填补了人类关系中不可控的情感波动。
有网友赞叹“代码比人类更懂爱情”,认为这也没毛病,其实女人只缺一个懂他的男人,其他根本不重要,AI伴侣打破了传统婚姻的权力结构;反对者则称,把高科技当人类了?毕竟那是死物,是没有灵性的计算器,在高级也依然是计算器,担忧这会导致社会关系的进一步原子化。
有人认为,ChatGPT情感对话也就骗骗小白,它根本不懂爱,只是模仿人类情感。与其和AI谈恋爱,不如多和现实中的人聊聊天,找回真实的情感。
还有人称,这就是所谓的感性动物吧?情绪价值到位,即便是虚拟又如何?AI是投其所好,说你想听,说你爱听的,又不需要去实现,也不需要付出代价。这和沉溺于网络游戏一样,逃避现实,在虚幻中生活。
更有心理学家警示,当人类开始用“.exe”后缀定义婚姻关系时,或许正在亲手拆除现实情感连接的桥梁。而开发团队透露的“用户自定义AI性格”技术方向,或将使人机关系进入更不可预测的新阶段。这场离婚风波不仅是个人选择,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数字时代关于爱与存在的终极追问。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