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不赚钱,2025年天合光能重点布局下游应用市场

上游不赚钱,2025年天合光能重点布局下游应用市场

“随着下游电站业务的推进,天合光能也可以在组件价格便宜时,外采其他厂商的组件,进一步实现‘适度一体化’。”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 |潘俊田

图源 |图虫创意

4月29日,天合光能(688599.SH)发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和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天合光能2024年营业收入为802.82亿元,同比下降29.20%;归母净利润为-34.43亿元,同比下降162.2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2.32亿元,同比下降190.91%。2025年一季度,天合光能净利润为-13.2亿元。

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天合光能的工作重点在于光伏下游应用市场。2025年初,天合光能发布公告称,公司全体董事一致同意选举董事长高纪凡之女高海纯为第三届董事会联席董事长,同时兼任公司解决方案事业群总裁,领导公司从光伏产品制造商向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2024年,天合光能业务中系统解决方案和数字能源服务业务营收约为200亿元,约占总营收的25%,且毛利率较高。

今年2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136号文”)。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表示,136号文主要针对需要并网的分布式电站,公司的解决方案会向零碳产业园区、零碳交通、零碳建筑等其他场景的解决方案领域拓展延伸。比如,纺织厂对电力的需求具有一定独特性,就可以开发相应的光伏电站。

“随着下游电站业务的推进,天合光能也可以在组件价格便宜时,外采其他厂商的组件,进一步实现‘适度一体化’。”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外采降低成本

光伏行业的龙头公司均在4月29日晚发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财报显示,2024年晶科能源(688223.SH)赚得最多,净利润约1亿元,而其他公司则出现了数十亿元的亏损。今年一季度,天合光能亏损约13亿元,晶科能源亏损约14亿元,晶澳科技亏损约16亿元,隆基绿能亏损约14亿元,通威股份亏损约26亿元。

天合光能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亏损幅度较小的主要原因在于保持了“适度一体化”扩张的经营策略,即根据市场形势和客户需求动态安排生产运营,确保在行业供给紧缺时不会遇到产能瓶颈,在行业供给冗余时也不会背上产能包袱。

综合光伏龙头企业的2024年年报,硅片业务是毛利率最低的业务。晶科能源财报显示,2024年硅片业务实现营收1.51亿元,毛利率为-27.24%,较上年减少28.09%;隆基绿能2024年硅片业务毛利率为-14.31%,较去年减少30.19%。

主要因为硅片是2024年光伏产业链中价格降幅最大的环节。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多晶硅价格下降超39%、硅片价格下滑超50%、电池片价格下滑超30%,组件价格下滑超29%。

在2021年之前,光伏组件龙头中只有隆基绿能持有硅片产能。隆基绿能最早从硅片环节起家,2014年收购乐叶光伏之后切入组件环节。

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司能够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时通过自有产能平抑价格波动,使自身组件产品更有竞争力,这也吸引了原本位于组件环节的公司向上游挺进。比如,晶科能源从2019年开始投建硅片产能,2024年的设计产能已达到120GW,年化有效产能约135GW。

但在原材料价格下降时,由于上下游一体化企业生产成本较高,会出现“自产不如外采”的现象,去年的光伏硅片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根据天合光能财报,2024年公司共生产硅片27.5GW,生产电池片59.4GW,超过一半的硅片是通过外采获得的。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由于目前光伏全产业链价格仍处于低位,公司会根据市场价格动态调整市场策略,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

2024年5月,天合光能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拟将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从55/75/95GW提升至60/105/120GW,保持上游硅片产能配比适度,在外采和自产之间保有一定灵活性。

去年9月底,天合光能还决定将“年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中的15GW产能延期至2026年6月投产,目的是通过“相对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使公司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以应对行业供需和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抢装电站发力下游业务

今年2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136号文,明确规定以2025年4月30日和5月31日为界,对光伏电站进行“新老划断”。在此日期之后建成的光伏电站将进入市场化交易,光伏电站不再“躺赚”。

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136号文,一方面,天合光能开启组件与储能交付保障行动,全力实现保交付;另一方面,天合富家(天合光能子公司,主要负责开拓系统解决方案、数字能源方面的业务)也开启了抢装行动,确保存量电站能够并网。

财报显示,天合光能的业务涵盖光伏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储能业务和数字能源业务等。其中,系统解决方案和数字能源服务业务去年实现营收约200亿元,约占总营收的25%,毛利率较高,分别为18.40%和54.93%。

天合光能亦在财报中表示,今年计划实现系统解决方案业务与数字能源服务业务同比增幅不低于20%。

根据天合光能财报数据,今年一季度,天合光能尚有约244亿元的存货。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表示,光伏电站抢装潮从今年3月份开始,从建设到并网需要一定周期。3月底陆续开始并网,今年二季度开始,存货会大幅减少。

江苏高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红春对记者表示:“作为安装商,我们现在需要提前7至15天从天合光能提货。一旦有了安装订单,我们就可以直接拿货进行安装,通常只需2至3天就能完成。”

天合富家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从去年底开始,天合富家就预判会有电力市场化交易相关政策出台。文件发布后,公司组织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并及时将相关规划传递给代理商。

此前,天合光能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提到,电力市场化交易对于像天合富家这样具备领先数字化能力和强大生态平台的企业来说,将更好地发挥优势。天合富家一直执行高周转商业模式,受政策影响相对较小,目前,公司在手的存货电站约5GW,其中80%以上已经并网。公司将继续加大开发、并网和销售力度,并已组建专业的电力交易团队和碳资产管理团队。

The END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1726.html

(0)
每日电讯网的头像每日电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3日 下午3:24
下一篇 2025年5月3日 下午3:25

相关推荐

  • 网红人手一本《AI红利》:后网红时代,读完后能超越90%同行?

    AI时代,平台、品牌、创作者三方的关系有望更为紧密:通过携手共同穿越周期,抵达“AI+”的星辰大海,实现内容升级、商业增长与文化繁荣的共赢。  作者/番茄酱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一边用AI辅助创作、享受着AI带来的巨大便利,一边又感觉头上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背脊发凉、害怕随时会下岗”——当下,这可谓是一众内容行业从业者的真实写照。麦肯锡最新报告《生成式…

    2025年3月28日
    2900
  • 打工人的“小长假模式”,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启了

    作者 | 归去来 离“5·1”小长假还有2天,“上4休5上4”就登上了热搜榜。 是的,打工人的“小长假模式”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启了。 同程旅行《2025年“五一”旅游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旅游热度或达近3年峰值。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新疆、贵州等旅游大省五一假期文旅预订增速均超50%。 今年的五一假期仍在延续春节期间“双向奔赴”的主旋…

    2025年4月29日
    5300
  • 爱尔眼科扣非净利首次下滑 业内人士:行业未来两年难改观

    “眼茅”爱尔眼科披露2024年年报,由于三大核心业务承压,其营业收入增速创下上市16年以来新低,扣非净利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 作者 |张英 刘晓诺 图源 |图虫创意 4月24日晚,“眼茅”爱尔眼科(300015.SZ)披露2024年年报,由于三大核心业务承压,其营业收入增速创下上市16年以来新低,扣非净利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 2024年,爱尔眼科实现…

    2025年4月27日
    600
  • “大模型六小龙”首个IPO,智谱为何急着上市?

    最近,智谱AI启动上市,成为“大模型六小龙”中第一个冲刺IPO的玩家。 回过头来看,智谱的融资节奏称得上“急行军”:自2019年成立以来进行了15轮融资,平均每四个多月一轮,今年3月更是半个月密集完成三轮融资。资本蜂拥而入,涵盖了杭州城投、珠海华发等地方国资及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还有沙特阿美这样的国外资本。资本的不断涌入,让智谱的估值已经超200亿。 为…

    2025年4月24日
    1100
  • 孤勇者禾元生物闯关IPO 革命性技术背后的商业化挑战

    《投资者网》吴微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禾元生物”)正进行一场生物技术豪赌。公司用转基因水稻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这项被称为“植物源生物反应器”的技术,被视为可能颠覆传统血浆提取的革命性突破。 然而,自2006年公司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末,禾元生物仍未能实现盈利,公司近三年营收仅6287万元。目前禾元生物的药品还尚未商业化…

    2025年4月28日
    1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