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把野史当信史?警惕公共认知的滑坡

最近,我时常在社交媒体看到形形色色的“野史段子”。尽管这类内容早已是互联网上的“固定节目”,但是,和许多传来传去、在历史讨论圈早已“包浆”的老梗相比,最近我看到的这类内容,明显出现了大规模的“升级创新”,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新内容,另一方面在翔实程度、细节水平上也有很大“提高”。

从“明朝使臣质问帖木儿为何不进贡”,到“钱大钧枪击军统湖北站副站长”……乍看之下,这些直戳网民“爽点”的说法既生动又有趣,配图配字、煞有介事,有时还会附带原始出处和参考文献。然而,简单查证之后不难发现,这些说法要么凭空编造,要么对史实有着严重曲解,而其列出的“出处”和“文献”,同样是子虚乌有的存在。更让人吃惊的是,当我尝试向某些AI工具问询这些内容时,它们居然给出了一本正经的解释,仿佛这些内容不是段子,而是信史的一部分。

当前,这种现象早已不是孤例,以至于引发了学界的关注。近日,知名历史学者于赓哲便在微博上吐槽:“历史粉圈就是善于曲解史料,自嗨,中文语料库就这样被污染了,AI搜到之后常把这类东西作为信史,这才是现在值得担忧的。”在这条微博的转发区,另一位研究者也提到:“最近听朋友说,已经发生过几次,‘聪明的’本科生用AI写历史类毕业论文,结果里面的史料是AI编的。”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AI偶尔会编造或弄错一些信息,而在于这一整套路径正在形成一个令人担忧的闭环:人编-AI润色-网传-AI吸收-AI输出-人再信。编造者为吸引眼球而生发内容,平台靠互动和流量放大传播,AI模型将其纳入语料,再输出给用户形成“答案”,最终被更多人采信、引用,甚至写入正式文本。这个循环一旦建立,虚假信息便完成了“洗白”,很难再被非专业人士辨别出来。

更麻烦的是,AI生成内容的“可信感”来自其表述形式,而不是真实可靠的资料来源。很多人之所以会相信这些内容,是因为它语义连贯、语气肯定、措辞准确,看上去“像是对的”。但AI的本质是模式识别与语料拼接,它并不具备对历史真伪的判断能力。如果训练语料中掺杂了太多未经验证乃至纯属杜撰的内容,那么输出的文本再“合理”,也可能是在传递谬误。正如计算机领域的那句名言:“Garbage in, garbage out”(输入是垃圾,输出就是垃圾)。

这一问题的长期影响,无疑值得正视。与现实新闻不同,历史话题的可验证性较差,普通大众很难判断这件事到底有没有发生过。而当虚假内容一再重复,甚至出现在AI搜索结果或论文生成中,它所带来的认知偏差也会更深更持久。

而相较于现实中的虚假信息,人们对“历史段子”的警惕心理往往弱得多。很多人觉得,历史本就久远复杂,真假难辨;就算段子不是真的,只要有趣,未尝不可。甚至有观点认为,能激发大众对历史的兴趣就行,不必太纠结于真实性。这种看法表面上轻松,实则忽视了此类乱象的长远影响。

我们为什么必须对历史语料污染保持警惕?因为历史不是段子的素材库。历史是一种社会共同记忆,是国家叙事、文化认同、价值传承的基础。如果我们默认“野史娱乐”可以无限延伸、无须考证,甚至让AI将这些误导内容当成正史加以再生产,最终结果将是公共认知的系统性滑坡。一代人不查出处,下一代可能就找不到真正的出处了。今天当成笑话看,明天可能就成了“事实依据”被写进演讲稿、考试题、纪实类视频,乃至AI生成的教辅书中。

更现实的问题是,当AI工具成为越来越多用户获取知识的第一入口时,它的语料污染就意味着认知污染。而这一污染不是单点式的,更像是系统性下沉:段子替代文献,主观代替证据,想象替代考证。这种趋势一旦普遍化,不仅会影响学习者、写作者的判断力,也会挑战史学研究与教育本身的权威性和信任度。

应对这一问题,既需要技术介入,又需要制度建设。平台方和模型训练者应建立明确的内容筛选标准,对历史领域的语料设定更高的可信度门槛,避免流量导向主导内容输入。同时,教育和研究机构也要主动介入AI语料体系的建设,而不能只是事后辟谣。

普通用户在使用AI工具获取历史信息时,也要培养基本的判断力。别轻易相信那些“听起来很真”的内容,更不要把AI说的当作唯一答案。历史不怕被讨论,怕的是未经验证的“复制-放大-再信任”。只有当我们意识到AI参与创建“知识闭环”的风险,才有可能打破这个“闭环”,重新找回自己获取专业知识的“认知自主权”。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每日电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nlts.cn/11368.html

(0)
每日电讯网的头像每日电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2日 上午10:04
下一篇 2025年5月2日 上午10:04

相关推荐

  • 4个超充车位、52个快充车位,中国石油上海超充第一站投运

    4月2日,中国石油在上海地区的首座超级充电站——中国石油伊犁路超级充电站正式开业投运。 伊犁路充电站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伊犁路新虹桥中心花园,地处古北商圈,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采用华为超充技术支持的充电场站,设有五套600/720kW全液冷超充主机,配置4个最大充电功率可达600kW的超充车位、52个最大充电功率可达250kW的快充车位。 4月2日,中国石油伊犁…

    2025年4月2日
    1900
  • 剑雅20(抢先版)来袭 谁还没有!

    雅思官方刚刚发布了《剑桥雅思20》新书介绍,以及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部分的样题! 目前只出了抢先版——听力3个Part 题型占比有变化 拿到的宝子,可以先看看/或者练习起来 后续出完整版,也会第一时间给大家分享

    2025年4月25日
    1500
  • 推动农业新赛道起势成势,上海召开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人才工作会议

    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人才工作会议3月31日召开。上海市委副书记朱忠明出席并讲话。 朱忠明指出,要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把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人才培育推向前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着力优化农业科技布局,瞄准全球农业科技前沿,抢夺先机、全力攻坚,快马加鞭推…

    2025年4月1日
    1200
  • 王鹏出任海南省文昌市委书记,此前由河南跨省调任海南

    4月24日,“南海先锋”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中共海南省委日前决定:王鹏同志任中共文昌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正厅级)。 王鹏,男,1972年8月生,汉族,河北文安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199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8月参加工作。 王鹏曾长期在河南工作,历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河南省平顶山市副市长,河南省…

    2025年4月24日
    500
  • 教唆杀人未遂?王大陆工作室回应

    刚刚,@王大陆工作室 发布严正声明:针对乘车过程中的口角冲突,王大陆已向司机致歉,对方已撤诉;不存在教唆犯罪,不存在恐吓,不存在涉黑。 此前,台湾演员王大陆被曝疑因不满接机车辆,教唆他人殴打司机与派车人员,于3月4日被警方带回调查,案由是“杀人未遂”。3月5日,经有关部门调查后,王大陆所涉案由从“杀人未遂”改为“伤害罪”,需交保5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1…

    2025年5月4日
    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